本报告分析2025年中国黄金国内库存现状,涵盖央行储备、商业银行库存、工业及民间持有量、交易所库存四大类,探讨数据缺失原因及未来趋势,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黄金国内库存是衡量一国黄金储备与民间持有量的核心指标,其统计体系通常分为四大类:央行官方储备、商业银行库存、工业及民间持有量、交易所库存。这一分类既覆盖了官方层面的战略资产,也包含了市场层面的流动性资产与民间财富储备,是理解国内黄金市场供需格局的关键维度。
央行黄金储备是国内库存中最透明、最具战略意义的部分。根据过往数据[0],中国央行黄金储备自2015年以来持续增长,2023年末达到2010吨,位居全球第六。其变动主要受国家外汇储备多元化策略驱动,旨在对冲美元资产风险、提升储备资产的安全性与流动性。
商业银行库存主要用于满足客户的黄金交易、租赁及避险需求,是连接官方储备与民间市场的桥梁。这类库存的变动与黄金市场的活跃度密切相关,例如在金价波动加剧时,商业银行可能增加库存以应对客户的买入需求;而在市场低迷时,库存则可能收缩。
工业用金主要集中在珠宝首饰、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占国内黄金需求的较大比例(据2024年数据,珠宝首饰用金占比约50%)。民间持有量则包括个人投资者通过实物黄金、黄金ETF等方式持有的黄金,这部分库存统计难度较大,通常需通过市场调研或间接指标(如黄金ETF持仓量)估算。
以上海黄金交易所(SGE)为代表的国内黄金交易所,其库存数据反映了市场的即时供需状况。SGE的库存主要来自会员单位的交收与存储,变动与黄金期货、现货交易的活跃度密切相关,是短期市场情绪的重要指标。
截至2025年10月,未获取到权威机构发布的2025年中国黄金国内库存完整数据,主要受以下因素限制:
尽管缺乏完整数据,但通过央行购金趋势与市场需求指标可初步推断2025年国内库存的大致方向:
央行的购金决策是影响官方储备的核心因素。2025年,面对美元走强、全球通胀压力持续等因素,央行可能继续实施**“稳购金”**策略,逐步提升黄金在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当前占比约3.5%,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10%)。
国际金价的波动直接影响商业银行与民间的库存决策。2025年以来,金价受美联储加息预期、地缘政治风险等因素影响,呈现“震荡上行”态势(截至10月,伦敦金均价较年初上涨约6%),推动投资者买入黄金,导致民间库存增加。
工业用金需求的增长(如电子行业对黄金的需求因5G、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而增加)与消费需求的恢复(如珠宝首饰市场因经济复苏而回暖),将推动工业及民间库存的积累。
尽管2025年国内黄金库存的完整数据尚未披露,但通过现有信息可判断:官方储备持续增加、民间持有量稳步增长、交易所库存因需求上升而下降是当前的主要特征。这一格局反映了国内黄金市场“官方战略配置与民间财富管理并重”的发展趋势。
(注:本报告因数据获取限制,部分内容基于过往数据与市场逻辑推断,如需更准确的2025年国内黄金库存数据,建议开启“深度投研”模式。)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