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黄金交易所成为储备托管方,通过人民币计价黄金提升国际储备吸引力,推动人民币在黄金贸易中的使用,加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助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上海黄金交易所(以下简称“上金所”)作为全球最大的场内实金交易平台之一,其功能拓展至储备资产托管领域,是中国金融市场深化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举措。储备托管方的角色,本质是为各国中央银行、主权财富基金等官方机构提供黄金储备的安全存储、清算结算、估值管理等服务。这一功能的落地,不仅强化了上金所在全球黄金市场的核心地位,更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具有多维度的战略意义。
黄金作为非流动性储备资产的核心类别,其计价货币的选择直接影响储备资产的价值稳定性与流动性。上金所作为人民币计价黄金市场的枢纽,承担储备托管职能后,将推动官方储备资产中的黄金部分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这一转变,一方面使人民币资产类别从传统的债券、股票拓展至黄金等实物资产,丰富了人民币储备资产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人民币计价黄金的储备属性,将吸引更多国家考虑将人民币纳入其储备资产组合,提升人民币在全球储备货币中的占比(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2025年二季度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为3.02%,仍低于美元、欧元等主要储备货币)。
全球储备资产配置的核心目标是分散风险与保值增值。黄金具有与美元资产负相关的特性,是对冲美元汇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的重要工具。上金所作为储备托管方,为官方机构提供黄金储备的一体化服务,包括实时估值、风险预警、跨市场套利等,使人民币计价黄金的风险对冲功能更加凸显。例如,当美元走强时,人民币计价黄金的价格往往会上涨(根据上金所数据,2024年美元指数上涨8.2%,上金所Au9999黄金价格上涨11.5%),这种特性将吸引需要对冲美元资产风险的官方机构持有人民币计价黄金,进而增加人民币储备资产的需求。
上金所的储备托管服务,将促使更多官方机构通过上金所进行黄金交易与结算,进一步巩固人民币在黄金计价中的地位。例如,上金所的“上海金”基准价已被全球多个国家的央行采用作为黄金估值标准,储备托管功能的加入,将使“上海金”的使用场景从交易延伸至储备管理,增强其全球认可度。根据上金所数据,2024年“上海金”定价交易总量达2.3万吨,同比增长15%,其中境外机构参与占比提升至18%,储备托管功能的落地有望进一步提高这一比例。
黄金储备的托管与管理,涉及勘探、开采、加工、运输、存储等全产业链环节。上金所作为储备托管方,将推动这些环节的结算货币向人民币倾斜。例如,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黄金生产国与消费国(2024年中国黄金产量达450吨,占全球15%;消费量达1200吨,占全球30%),上金所的储备托管服务将促使国内黄金企业与境外矿山企业、加工企业采用人民币结算,进而推动人民币在黄金国际贸易中的使用。
上金所的储备托管功能,需要与国际黄金市场、外汇市场、债券市场等实现互联互通。例如,储备资产的清算结算需要依赖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估值管理需要对接国际会计准则与全球黄金价格指数,这些都将推动人民币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进程。根据CIPS数据,2025年上半年,CIPS系统处理的黄金交易结算量达1.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上金所储备托管功能的落地有望进一步提升这一规模。
上金所作为储备托管方,需要符合国际储备资产托管的最高标准,包括安全标准、透明度标准、合规标准等。例如,上金所的托管仓库已通过国际认证(如伦敦金银市场协会(LBMA)的仓储认证),清算结算系统符合国际清算银行(BIS)的要求。这些标准的执行,将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金融市场的信任,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坚实的信用基础。
上金所成为储备托管方,是中国金融市场深化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关键一步。其意义不仅在于强化上金所在全球黄金市场的核心地位,更在于通过黄金储备的人民币计价与托管,提升人民币资产的国际储备吸引力,推动人民币在黄金贸易中的国际化使用,加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与基础设施建设。这一举措,将为人民币国际化注入新的动力,助力人民币从“贸易货币”向“储备货币”升级。
未来,随着上金所储备托管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如扩大托管资产类别至白银、铂金等贵金属,推出更多人民币计价的贵金属衍生产品),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作用将更加显著。同时,需要加强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多边机构的合作,推动人民币计价黄金纳入全球储备资产统计体系,进一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储备地位。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