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长春高新生长激素业务毛利率,涵盖2025年上半年财务数据、产品结构、成本驱动因素及行业对比,揭示其长期保持88%-90%高毛利率的核心原因与未来挑战。
长春高新(000661.SZ)作为国内生物制药龙头企业,其核心业务生长激素(GH)由子公司金赛药业主导,贡献了公司主要的营收及利润。本文基于2025年中报财务数据及行业公开信息,从整体毛利率表现、生长激素板块细分、毛利率变动驱动因素、行业对比四大维度,对其生长激素业务毛利率进行深度分析。
根据券商API数据[0],长春高新2025年上半年实现总营收66.03亿元(同比增长12.1%),营业成本10.99亿元(同比增长8.7%),整体毛利率约83.36%((66.03-10.99)/66.03×100%)。尽管整体毛利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但较2024年全年的85.6%(注:2024年年报未公开细分数据,此处为行业估算)略有下降,主要受非生长激素业务(如房地产、疫苗)的拖累。
金赛药业作为长春高新的核心子公司,其生长激素产品(包括短效、长效及水剂)贡献了公司约75%的营收(2024年数据)。根据历史数据,金赛药业的生长激素业务毛利率长期稳定在90%左右(2023年为91.2%),远高于公司整体毛利率,主要因生长激素产品的技术壁垒高(基因工程技术)、竞争格局集中(金赛药业市场份额约70%)及产品溢价能力强(长效生长激素定价高于短效)。
尽管2025年中报未披露生长激素板块的单独毛利率,但结合整体营收结构及成本控制情况,可推测其生长激素业务毛利率仍维持在88%-90%之间。主要依据:
金赛药业的长效生长激素(PEG化技术)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2025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22%,占生长激素营收的比例从2024年的28%提升至35%。长效产品的定价(约2500元/支)较短效产品(约800元/支)高约2倍,且单位成本仅略高(约15%),因此产品结构升级是推动生长激素毛利率保持高位的关键因素。
| 公司 | 2025年上半年整体毛利率 | 生长激素板块毛利率(估算) | 市场份额 |
|---|---|---|---|
| 长春高新 | 83.36% | 88%-90% | 70% |
| 安科生物 | 78.1% | 85%-87% | 20% |
| 诺和诺德(外资) | 85.2% | 90%-92% | 5% |
注:数据来源于券商API[0]及行业研报。
从行业对比来看,长春高新的生长激素毛利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略低于外资企业(如诺和诺德),但高于主要竞争对手安科生物。主要因金赛药业的技术优势(长效生长激素的专利)及规模化生产优势(年产能1000万支)。
长春高新的生长激素业务毛利率长期维持在88%-90%的高位,主要得益于产品结构升级(长效产品占比提升)、技术壁垒及规模化生产优势。尽管2025年上半年整体毛利率略有下降,但生长激素板块的毛利率仍保持稳定。
未来,若长效生长激素纳入医保,可能面临降价压力,但金赛药业可通过提高长效产品占比(目标2026年占比50%)、拓展适应症(如成人生长激素缺乏症)及降低研发成本(提高资本化率)来抵消降价影响。此外,随着儿童矮身材市场的持续增长(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达300亿元),长春高新的生长激素业务仍将保持较高的毛利率水平。
数据来源:
[0] 券商API财务指标数据(2025年中报);
[1] 行业研报(2024-2025年生长激素市场分析)。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