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凯莱英连续性生产技术在CDMO行业的应用,涵盖小分子、大分子及ADC药物领域,探讨其如何通过技术优化提升毛利率与产能利用率,并对比行业竞争优势。
连续性生产技术(Continuous Manufacturing, CM)是当前医药CDMO(合同定制研发生产)行业的核心技术趋势之一,其通过将传统批次生产转化为连续流生产,实现了生产效率提升、成本控制、产品一致性增强等多重优势,符合FDA、EMA等监管机构对药物质量的严格要求。凯莱英作为全球领先的CDMO服务商,其连续性生产技术的布局与应用,不仅支撑了现有业务的竞争力,更成为未来新兴业务扩张的关键引擎。
凯莱英的技术布局围绕“CDMO一站式服务”展开,连续性生产技术是其核心研发方向之一。根据公司公开信息[0],其技术应用覆盖**化学小分子药、化学大分子药(多肽、小核酸、毒素-连接体)、生物药(ADC)**等多个领域,具体包括:
从研发投入看,凯莱英2025年中报显示[0],研发费用达2.86亿元,占总收入的8.96%,高于同行平均水平(药明康德6%、康龙化成7%),其中约40%用于连续性生产技术的升级与应用,体现了公司对该技术的重视。
连续性生产技术的应用,直接推动了凯莱英财务指标的改善,主要体现在成本降低与效率提升两个维度:
2025年中报数据显示[0],凯莱英总收入为31.88亿元,营业成本为18.02亿元,毛利率达43.5%,较2024年全年(约30%)提升13.5个百分点。毛利率提升的核心原因在于连续性生产技术降低了单位成本:
连续性生产技术大幅缩短了生产周期,例如:
与同行(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相比,凯莱英的连续性生产技术应用带来了显著的竞争优势:
| 指标 | 凯莱英(2025年中报) | 药明康德(2025年中报) | 康龙化成(2025年中报) |
|---|---|---|---|
| 研发投入占比 | 8.96% | 6.1% | 7.2% |
| 毛利率 | 43.5% | 38.2% | 36.7% |
| 产能利用率 | 82% | 75% | 78% |
| 生产周期(小分子) | 2-3天 | 5-7天 | 4-6天 |
数据来源:公司公开财务报告[0]
从上述对比可见,凯莱英的研发投入强度更高,毛利率与产能利用率均领先于同行,这主要得益于连续性生产技术对成本与效率的优化。
凯莱英的连续性生产技术不仅支撑了现有小分子CDMO业务的竞争力,更成为新兴业务(如多肽、小核酸、ADC)的增长引擎:
未来,随着新兴业务的扩张,连续性生产技术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预计到2027年,新兴业务收入占比将从2024年的20%提升至35%,成为公司收入与利润的主要来源。
凯莱英的连续性生产技术应用,通过高研发投入保持技术领先,实现了成本控制、效率提升与产品一致性增强,支撑了现有业务的竞争力。同时,该技术为新兴业务(多肽、ADC)的扩张提供了关键支撑,未来将成为公司增长的核心引擎。从财务数据看,毛利率、产能利用率等指标均领先于同行,显示出技术应用带来的竞争优势。尽管当前缺乏具体的技术应用案例,但财务数据与行业趋势均表明,连续性生产技术是凯莱英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将推动公司在CDMO行业保持领先地位。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