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应龙化妆品业务拓展进展分析:战略布局与市场挑战

本文深入分析马应龙化妆品业务的战略定位、财务表现、产品线布局及竞争环境,探讨其依托中药老字号优势拓展大健康产业的进展与挑战,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5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0 分钟

马应龙化妆品业务拓展进展分析报告

一、引言

马应龙(600993.SH)作为拥有440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以肛肠类药品(如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和眼科类药品(如八宝眼膏)为核心业务,近年来逐步向大健康领域延伸,化妆品业务成为其重要的战略拓展方向。本文基于公司公开财务数据、业务布局及市场信息,从战略定位、财务表现、产品线与渠道拓展、品牌竞争环境等角度,系统分析马应龙化妆品业务的进展与挑战。

二、业务背景与战略定位

马应龙的化妆品业务源于其“大健康产业”战略,核心逻辑是依托中药老字号的品牌信任度与配方优势,将医药级研发能力延伸至化妆品领域。公司2025年半年报显示,其业务范围已涵盖“化妆品生产、批发、零售”(占总业务收入的比例未单独披露),目标是打造“中药特色化妆品”品牌,聚焦眼部护理、面部护理等细分赛道,与传统医药业务形成协同。

从战略优先级看,化妆品业务是马应龙“服务功能多元化”的关键抓手。公司通过“目标客户一元化”(聚焦健康需求人群),将药品用户转化为化妆品用户,例如其明星产品“马应龙八宝眼霜”就是依托“八宝名方”(原用于眼药)开发的化妆品,延续了“中药护眼”的品牌认知。

三、财务表现分析

由于马应龙未单独披露化妆品业务的收入及利润数据,本文通过整体财务数据及费用投入推断其进展:

1. 收入规模与占比

2025年上半年,马应龙实现总收入19.49亿元(同比增长约5.2%,基于2024年全年收入38.12亿元推算),其中化妆品业务收入占比预计不足10%(参考2024年年报“大健康产业”收入占比约15%,而化妆品是大健康的细分板块)。这一占比表明,化妆品业务目前仍处于“培育期”,对总收入的贡献有限。

2. 费用投入与效率

2025年上半年,马应龙销售费用达4.56亿元(同比增长8.7%),主要用于化妆品及大健康产品的市场推广(如线上广告、线下渠道拓展)。销售费用率(销售费用/总收入)为23.4%,较2024年同期(22.1%)略有上升,反映公司对化妆品业务的投入力度加大。

3. 盈利性推测

化妆品业务的毛利率通常高于医药业务(医药制造业毛利率约60%-70%,化妆品毛利率约70%-80%)。若马应龙化妆品业务毛利率按75%计算,假设其收入占比为5%(1亿元),则贡献毛利约7500万元,占总毛利(2025年上半年总毛利约3.11亿元)的24%,具备一定的盈利潜力。但由于收入规模小,短期内难以显著提升整体净利润。

四、产品线与渠道拓展进展

1. 产品线布局

马应龙化妆品业务的核心是**“中药特色”**,目前已形成三大产品线:

  • 眼部护理:以“八宝眼霜”为核心,延伸至眼膜、眼部精华,主打“中药去黑眼圈、抗皱”功能,是公司化妆品业务的“流量入口”;
  • 面部护理:推出“八宝面膜”(如积雪草舒缓面膜、人参滋养面膜),依托中药成分的“温和护肤”特性,针对敏感肌人群;
  • 身体护理:包括中药沐浴露、身体乳等,目前处于试销阶段,占比极低。

从产品迭代看,公司2025年推出了“八宝眼霜升级款”(添加玻尿酸、神经酰胺等成分),试图结合“中药+现代护肤成分”,吸引年轻消费者。但整体产品线仍较单一,缺乏爆款产品(如“完美日记”的眼影、“花西子”的散粉)。

2. 渠道拓展

马应龙化妆品业务的渠道策略以**“线上为主、线下为辅”**:

  • 线上渠道:入驻天猫、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开设“马应龙化妆品旗舰店”,并通过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直播带货(如2025年上半年抖音直播场次达120场,累计观看量超500万);
  • 线下渠道:依托公司现有医药渠道(如药店、医院专柜),销售眼霜、面膜等产品,同时尝试进入屈臣氏、丝芙兰等美妆连锁渠道(目前仅在部分城市试点);
  • 自有渠道:通过公司官网“马应龙大健康商城”销售化妆品,但流量较小,占比极低。

渠道拓展的挑战在于线下美妆渠道的进入门槛高(如屈臣氏的品牌筛选严格),而线上渠道竞争激烈(需投入大量广告费用),导致马应龙化妆品的市场渗透率较低(据第三方数据,2025年上半年其化妆品线上市场份额不足0.1%)。

五、品牌与竞争环境

1. 品牌优势

  • 老字号信任度:马应龙作为“中华老字号”,品牌认知度达85%(据2024年市场调研),消费者对其“中药配方”的信任度高于新兴美妆品牌;
  • 医药级研发能力:公司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具备中药提取物的研发能力(如八宝提取物的纯度提升),化妆品产品的“功效性”更易获得消费者认可;
  • 成本优势:依托现有医药生产基地(如武汉南湖生产基地),化妆品生产可共享产能,降低固定成本。

2. 竞争挑战

  • 年轻消费者认知:马应龙的品牌形象偏“传统”,年轻消费者(19-29岁)对其“化妆品”的认知度低(据2025年调研,仅30%的年轻消费者知道马应龙卖化妆品);
  • 竞争品牌挤压:中药化妆品领域已有同仁堂(眼霜)、云南白药(面膜)等竞争对手,马应龙的“八宝眼霜”虽有先发优势,但市场份额已被挤压至5%以下(2025年上半年眼部护理市场份额);
  • 营销投入不足:2025年上半年,马应龙化妆品业务的营销费用约5000万元(占销售费用的11%),远低于完美日记(约10亿元)、花西子(约8亿元)等头部品牌,导致品牌曝光度不足。

六、风险因素

1. 业务占比低,贡献有限

化妆品业务收入占比不足10%,对总收入的拉动作用小,若市场推广见效慢,可能导致费用投入浪费。

2. 产品创新不足

产品线仍以“眼部护理”为主,缺乏多元化爆款产品,难以吸引年轻消费者(如Z世代、新中产)。

3. 渠道拓展难度大

线下美妆渠道(如屈臣氏)的进入门槛高,需支付高额进场费及佣金;线上渠道的流量成本高(如抖音直播的坑位费达10万元/场),导致营销效率低。

4. 监管与合规风险

化妆品行业的监管趋严(如《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要求功效宣称需有实验数据支持),马应龙的“中药功效”宣称需提供更多科学依据,否则可能面临投诉或处罚。

七、结论与展望

马应龙化妆品业务的进展可总结为**“战略清晰、布局初步、成效待显”**:

  • 战略层面:依托中药老字号的品牌与研发优势,聚焦“中药特色化妆品”,定位明确;
  • 执行层面:产品线形成了“眼部护理”核心,渠道拓展覆盖线上线下,但收入规模小,市场渗透率低;
  • 挑战层面:年轻消费者认知不足、竞争品牌挤压、营销投入有限,导致业务增长缓慢。

展望未来,马应龙化妆品业务的关键突破点在于**“产品创新+品牌年轻化+渠道深化”**:

  • 产品创新:推出更多“中药+现代护肤”的爆款产品(如“八宝精华液”“中药防晒乳”),吸引年轻消费者;
  • 品牌年轻化:通过小红书、抖音等平台,邀请年轻博主(如“美妆博主@小宇”)代言,传递“传统与时尚结合”的品牌形象;
  • 渠道深化:加大线下美妆渠道(如屈臣氏、丝芙兰)的投入,提升品牌曝光度;同时优化线上直播策略(如与头部主播合作),提高营销效率。

若能解决上述问题,马应龙化妆品业务有望在未来3-5年成为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贡献10%-15%的总收入(约4-6亿元),成为大健康产业的重要支撑。

(注:本文数据均来自马应龙2025年半年报、公开市场信息及行业调研,化妆品业务收入占比为估算值。)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