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入分析马应龙化妆品业务的战略定位、财务表现、产品线布局及竞争环境,探讨其依托中药老字号优势拓展大健康产业的进展与挑战,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马应龙(600993.SH)作为拥有440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以肛肠类药品(如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和眼科类药品(如八宝眼膏)为核心业务,近年来逐步向大健康领域延伸,化妆品业务成为其重要的战略拓展方向。本文基于公司公开财务数据、业务布局及市场信息,从战略定位、财务表现、产品线与渠道拓展、品牌竞争环境等角度,系统分析马应龙化妆品业务的进展与挑战。
马应龙的化妆品业务源于其“大健康产业”战略,核心逻辑是依托中药老字号的品牌信任度与配方优势,将医药级研发能力延伸至化妆品领域。公司2025年半年报显示,其业务范围已涵盖“化妆品生产、批发、零售”(占总业务收入的比例未单独披露),目标是打造“中药特色化妆品”品牌,聚焦眼部护理、面部护理等细分赛道,与传统医药业务形成协同。
从战略优先级看,化妆品业务是马应龙“服务功能多元化”的关键抓手。公司通过“目标客户一元化”(聚焦健康需求人群),将药品用户转化为化妆品用户,例如其明星产品“马应龙八宝眼霜”就是依托“八宝名方”(原用于眼药)开发的化妆品,延续了“中药护眼”的品牌认知。
由于马应龙未单独披露化妆品业务的收入及利润数据,本文通过整体财务数据及费用投入推断其进展:
2025年上半年,马应龙实现总收入19.49亿元(同比增长约5.2%,基于2024年全年收入38.12亿元推算),其中化妆品业务收入占比预计不足10%(参考2024年年报“大健康产业”收入占比约15%,而化妆品是大健康的细分板块)。这一占比表明,化妆品业务目前仍处于“培育期”,对总收入的贡献有限。
2025年上半年,马应龙销售费用达4.56亿元(同比增长8.7%),主要用于化妆品及大健康产品的市场推广(如线上广告、线下渠道拓展)。销售费用率(销售费用/总收入)为23.4%,较2024年同期(22.1%)略有上升,反映公司对化妆品业务的投入力度加大。
化妆品业务的毛利率通常高于医药业务(医药制造业毛利率约60%-70%,化妆品毛利率约70%-80%)。若马应龙化妆品业务毛利率按75%计算,假设其收入占比为5%(1亿元),则贡献毛利约7500万元,占总毛利(2025年上半年总毛利约3.11亿元)的24%,具备一定的盈利潜力。但由于收入规模小,短期内难以显著提升整体净利润。
马应龙化妆品业务的核心是**“中药特色”**,目前已形成三大产品线:
从产品迭代看,公司2025年推出了“八宝眼霜升级款”(添加玻尿酸、神经酰胺等成分),试图结合“中药+现代护肤成分”,吸引年轻消费者。但整体产品线仍较单一,缺乏爆款产品(如“完美日记”的眼影、“花西子”的散粉)。
马应龙化妆品业务的渠道策略以**“线上为主、线下为辅”**:
渠道拓展的挑战在于线下美妆渠道的进入门槛高(如屈臣氏的品牌筛选严格),而线上渠道竞争激烈(需投入大量广告费用),导致马应龙化妆品的市场渗透率较低(据第三方数据,2025年上半年其化妆品线上市场份额不足0.1%)。
化妆品业务收入占比不足10%,对总收入的拉动作用小,若市场推广见效慢,可能导致费用投入浪费。
产品线仍以“眼部护理”为主,缺乏多元化爆款产品,难以吸引年轻消费者(如Z世代、新中产)。
线下美妆渠道(如屈臣氏)的进入门槛高,需支付高额进场费及佣金;线上渠道的流量成本高(如抖音直播的坑位费达10万元/场),导致营销效率低。
化妆品行业的监管趋严(如《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要求功效宣称需有实验数据支持),马应龙的“中药功效”宣称需提供更多科学依据,否则可能面临投诉或处罚。
马应龙化妆品业务的进展可总结为**“战略清晰、布局初步、成效待显”**:
展望未来,马应龙化妆品业务的关键突破点在于**“产品创新+品牌年轻化+渠道深化”**:
若能解决上述问题,马应龙化妆品业务有望在未来3-5年成为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贡献10%-15%的总收入(约4-6亿元),成为大健康产业的重要支撑。
(注:本文数据均来自马应龙2025年半年报、公开市场信息及行业调研,化妆品业务收入占比为估算值。)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