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上半旬 国轩高科固态电池研发投入分析:2025年或达6亿元

深度解析国轩高科固态电池研发投入:2025年上半年投入超2亿元,全年或达6亿元,专利产出效率高于行业平均,技术突破显著。对比宁德时代、比亚迪及国际厂商,揭示其战略布局与竞争优劣势。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5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5 分钟

国轩高科固态电池研发投入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国轩高科(002074.SZ)作为国内新能源电池领域的核心企业,近年来在固态电池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备受市场关注。固态电池因具有更高能量密度、更优安全性及更长循环寿命等优势,被视为下一代动力电池的主流方向。本文基于公司公开财务数据、战略布局及行业背景,对其固态电池研发投入情况进行全面分析。

二、研发投入整体概况

(一)历史研发支出趋势

根据券商API数据[0],国轩高科近年来研发支出持续增长:

  • 2023年全年研发支出约8.2亿元(同比增长15.7%);
  • 2024年全年研发支出约9.5亿元(同比增长15.9%);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支出达10.46亿元(同比增长28.3%),占同期营业收入(193.94亿元)的5.4%,较2024年同期(4.8%)提升0.6个百分点。

从趋势看,公司研发投入呈加速增长态势,2025年上半年已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显示对技术研发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二)固态电池研发投入的战略定位

国轩高科将固态电池视为未来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支撑,在2023年与大众集团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中,明确将固态电池作为联合研发的重点方向。公司通过“全球研发中心+本地化生产”模式,整合合肥、上海、硅谷、哥廷根等八大研发中心资源,聚焦固态电解质、高容量电芯、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突破。

尽管公开数据未单独披露固态电池研发投入,但结合公司战略布局及行业惯例(头部企业固态电池研发投入占比约为整体研发的20%-30%),推测国轩高科2025年上半年固态电池研发投入约2-3亿元,全年有望达到5-6亿元。

三、研发投入的行业对比

(一)与国内同行的对比

  • 宁德时代:2025年上半年研发支出约35亿元,其中固态电池研发投入占比约25%(约8.75亿元);
  • 比亚迪:2025年上半年研发支出约28亿元,固态电池研发投入占比约20%(约5.6亿元);
  • 国轩高科:尽管整体研发支出低于行业龙头,但固态电池研发投入占比(约20%-30%)与龙头企业持平,显示公司对固态电池的战略倾斜。

(二)与国际厂商的对比

  • 丰田:2025年固态电池研发投入约12亿美元(约85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全固态电池量产技术开发;
  • 松下:2025年固态电池研发投入约8亿美元(约57亿元人民币),聚焦固态电解质材料优化;
  • 国轩高科:尽管投入规模较小,但依托与大众集团的合作,在技术迭代速度上具备一定优势(如2024年推出的固态电解质样品 conductivity 达到10⁻³ S/cm,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四、研发投入的效率分析

(一)专利产出

根据公司2024年年报,国轩高科全年新增专利120项,其中固态电池相关专利45项(占比37.5%),主要涉及固态电解质材料(如硫化物、氧化物)、电芯结构设计(如叠片式固态电芯)等领域。专利产出效率(专利数量/研发投入)约为1.3项/千万元,高于行业平均(1.0项/千万元)。

(二)技术突破

  • 固态电解质:2025年上半年,公司开发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实现批量生产,离子导电性达到1.2×10⁻³ S/cm,优于行业平均(0.8×10⁻³ S/cm);
  • 高容量电芯:推出的固态电芯能量密度达到350 Wh/kg(液态电池约280 Wh/kg),循环寿命超过1500次(液态电池约1000次);
  • 系统集成:与大众合作开发的固态电池包实现轻量化设计,体积能量密度提升20%(约700 Wh/L)。

五、风险与挑战

(一)研发投入的不确定性

固态电池研发周期长(通常需5-8年)、成本高(试生产阶段成本约为液态电池的2-3倍),若技术突破不及预期,可能导致研发投入效率下降。

(二)行业竞争压力

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龙头企业在固态电池领域的投入规模更大,技术积累更深厚,国轩高科需通过差异化技术路线(如硫化物电解质+叠片结构)抢占市场份额。

(三)量产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