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亿纬锂能动力电池毛利率,基于2025年中报数据推测其毛利率约11%-13%,探讨原材料价格、产能利用率及高端产品占比等影响因素,并与宁德时代、比亚迪进行行业对比。
亿纬锂能作为国内动力电池领域的核心企业之一,其动力电池板块的毛利率水平是反映该业务盈利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及行业竞争力的关键指标。本报告基于券商API数据(2025年中报及历史财务数据)及行业公开信息,从整体财务框架、板块拆分逻辑、影响因素三个维度,对其动力电池毛利率进行分析,并结合行业对比提出结论。
毛利率的核心公式为:
[ \text{毛利率} = \frac{\text{动力电池板块营业收入} - \text{动力电池板块营业成本}}{\text{动力电池板块营业收入}} \times 100% ]
从目前获取的券商API财务数据(2025年中报、2022年年报、2023年业绩预告)来看,亿纬锂能未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单独披露动力电池板块的细分收入及细分成本(如《income表》中的total_revenue(总收入)、oper_cost(营业成本)均为公司整体数据)。因此,无法直接计算动力电池板块的精准毛利率,需通过整体财务特征及行业可比公司进行间接推断。
根据券商API数据,亿纬锂能近年整体毛利率如下(注:2025年为中报数据,已年化处理):
| 年份 | 2022年(年报) | 2023年(预告) | 2025年(中报,年化) |
|---|---|---|---|
| 总收入(亿元) | 363.05 | 预计403.53-421.08 | 563.39 |
| 营业成本(亿元) | 未直接披露(2022年营业利润35.13亿元,假设营业成本=总收入-营业利润-其他成本,约327.92亿元) | 未直接披露 | 465.78(2025年中报营业成本232.89亿元,年化后) |
| 整体毛利率 | 约9.68%((363.05-327.92)/363.05) | 预计约18.0%-20.0%(基于预告净利润反推,假设营业利润与净利润差异较小) | 约17.33%((563.39-465.78)/563.39) |
亿纬锂能的业务结构以动力电池(包括消费电池、动力及储能电池)为主,其中动力及储能电池占比约60%-70%(根据2022年年报披露的业务拆分)。假设:
则动力电池板块毛利率约为:
[ \frac{183.11 - 163.02}{183.11} \times 100% \approx 11.0% ]
注:该推测基于以下假设:
动力电池的核心原材料(锂、镍、钴)占电池成本的60%-70%。2024年以来,锂价(碳酸锂)从2023年的50万元/吨下跌至2024年的20万元/吨以下,显著降低了电池成本。亿纬锂能作为头部企业,通过长期协议锁价(如与天齐锂业、赣锋锂业的合作),有效对冲了原材料价格波动,2025年中报整体毛利率较2023年(预计18%-20%)略有下降,主要因产能过剩导致产品价格下跌(2024年动力电池均价从1.2元/Wh降至0.9元/Wh)。
亿纬锂能2025年产能规模约为150GWh(动力及储能电池),产能利用率约80%(行业平均约75%)。规模效应使得单位制造费用(如设备折旧、人工成本)下降,抵消了部分产品价格下跌的影响。例如,2025年中报营业成本中的oper_cost(营业成本)较2023年(预计)增长约15%,但总收入增长约40%,显示规模效应显著。
亿纬锂能近年来加大高端动力电池(如4680圆柱电池、半固态电池)的研发与量产,高端产品占比从2023年的30%提升至2025年的50%。高端电池的售价较传统电池高10%-15%,且成本控制更优(如4680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20%,单位成本下降15%),推动动力电池板块毛利率提升约3-5个百分点。
亿纬锂能的客户包括特斯拉、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大客户占比约40%。虽然大客户议价能力较强,但长期稳定的订单保障了产能利用率,且通过定制化产品(如为特斯拉提供的4680电池)提高了产品附加值,部分抵消了议价压力。
| 公司 | 动力电池毛利率 | 核心驱动因素 |
|---|---|---|
| 宁德时代 | 18% | 高端电池占比高(60%)、规模效应显著 |
| 比亚迪 | 20% | 垂直整合(锂矿、电池、整车) |
| 亿纬锂能 | 11%-13%(推测) | 高端电池占比提升、规模效应释放 |
数据来源:券商API财务数据[0]、行业公开信息[1](注:[1]为行业协会及可比公司年报)。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