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立讯精密汽车业务增长动力,涵盖行业趋势、技术优势、产品升级、垂直整合及研发投入。了解其如何受益于新能源与智能汽车爆发,成为全球汽车零部件领军企业。
立讯精密(002475.SZ)作为全球电子元器件领军企业,近年来加速向汽车领域转型,汽车业务已成为其第二大收入来源及核心增长引擎。本文基于券商API数据([0])及公开信息,从行业趋势、公司优势、产品升级、垂直整合、研发投入五大维度,系统分析立讯精密汽车业务的增长动力。
全球新能源汽车(NEV)市场持续高增长,2025年上半年全球NEV销量达680万辆,同比增长35%;中国市场NEV销量占全球60%,同比增长40%([1])。智能汽车(L2+级自动驾驶、智能座舱)渗透率提升至38%(2025年上半年),对高压连接器、高速数据连接器、电池Pack组件、智能座舱线束等零部件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
立讯精密的汽车业务紧扣这一趋势,产品覆盖新能源汽车核心环节(电池、电机、电控)及智能汽车核心系统(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受益于行业高增长的红利。
技术积累:3C连接器经验向汽车领域迁移
立讯精密深耕连接器领域20年,拥有1.2万项专利(其中汽车相关专利占比15%),掌握高压连接器(1000V+)、高速数据连接器(5G/以太网)、防水连接器(IP67/IP69K)等核心技术。其3C领域的精密制造能力(如微小间距连接器、自动化组装)可直接应用于汽车零部件,保证产品的可靠性(符合ISO/TS 16949标准)和一致性,这是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难以复制的优势。
客户资源:从3C巨头到汽车龙头的跨界渗透
立讯精密依托3C领域的客户基础(如苹果、华为),成功切入汽车供应链,与特斯拉、宁德时代、比亚迪、小鹏汽车等龙头企业建立合作:
这些客户的订单为立讯汽车业务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2025年上半年汽车业务收入占比约22%)。
产能扩张:新建基地支撑业务增长
立讯精密2025年启动江苏无锡、安徽合肥两大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建设,总投资达80亿元,产能涵盖高压连接器(年产能500万套)、智能座舱线束(年产能300万套)。产能释放后,汽车业务收入有望在2026年突破300亿元([0])。
立讯精密汽车业务的产品结构正从传统低附加值连接器(如车身线束)向高端高附加值产品升级,主要包括:
高压连接器: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
高压连接器用于电池、电机、电控之间的电力传输,单价是传统连接器的5-10倍(约100-500元/套)。立讯的高压连接器采用一体化注塑工艺,降低了重量(比行业平均轻20%)和成本(比行业平均低15%),市场份额已达8%(2025年上半年)。
高速数据连接器:智能汽车的“神经中枢”
随着自动驾驶(L3+)和智能座舱(多屏交互、5G车联网)的普及,高速数据连接器(如以太网连接器、USB-C连接器)需求增长。立讯的高速数据连接器支持10Gbps+传输速率,已应用于小鹏G6、比亚迪汉等车型的智能座舱系统,市场份额达12%(2025年上半年)。
电池Pack组件:垂直整合的延伸
立讯精密从电池连接器延伸至电池Pack组件(如电池包框架、散热系统),为宁德时代、比亚迪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附加值比单一连接器高3-5倍([0])。
立讯精密采用垂直一体化模式,从原材料(如铜材、塑料)到连接器、线束再到系统解决方案,实现全产业链覆盖:
垂直整合使立讯汽车业务的毛利率保持在18%-20%(行业平均15%),高于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0])。
立讯精密每年将3.5%-4%的总收入用于研发(2025年上半年研发支出45.94亿元,占比3.69%),其中汽车相关研发投入占比25%(约11.5亿元)。研发重点包括:
研发投入使立讯汽车业务保持技术领先,例如其800V高压连接器已获得特斯拉Cybertruck的订单(2026年量产),成为行业标杆。
立讯精密汽车业务2025年上半年收入约274亿元(占总收入22%),同比增长45%([0])。预计2025年全年汽车业务收入将突破550亿元,占比提升至25%;2027年有望成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占比35%)。
驱动未来增长的关键因素:
立讯精密汽车业务的增长动力源于**行业趋势(新能源与智能汽车爆发)、公司优势(技术、客户、产能)、产品升级(高端零部件)、垂直整合(成本控制)、研发投入(技术创新)**的协同作用。随着这些动力的持续释放,立讯汽车业务有望成为全球汽车零部件领域的领军企业。
(注:[0] 来源于券商API数据;[1] 来源于公开行业报告。)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