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生物ADC平台通过抗体、连接子、payload三大核心组件的优化设计,实现高效靶向与低毒副作用。其产品维迪西妥单抗临床数据优异,管线覆盖多靶点与适应症,专利布局完善,生产能力领先,技术优势显著。
ADC(抗体药物偶联物)的疗效取决于抗体靶向性、连接子稳定性、payload(细胞毒性药物)有效性三大核心组件的协同作用。荣昌生物的ADC平台通过对各组件的精准优化,实现了“高效靶向、可控释放、低毒副作用”的技术突破。
荣昌生物的ADC平台采用人源化或全人源抗体,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或杂交瘤技术筛选出对肿瘤靶点具有高亲和力(KD值通常低于1nM)的抗体。例如,其核心产品**维迪西妥单抗(RC48)**采用的抗HER2抗体,对HER2阳性肿瘤细胞的亲和力是曲妥珠单抗的10倍以上,能更精准地识别并结合肿瘤细胞表面的HER2受体,减少脱靶效应。
连接子的稳定性是ADC的关键瓶颈——既需要在血液循环中保持稳定(避免payload提前释放导致全身毒性),又需要在肿瘤微环境中快速切割(释放payload杀伤肿瘤细胞)。荣昌生物的ADC平台采用腙键-肽键双连接子设计:
荣昌生物的ADC平台选用微管抑制剂类payload(如MMAE、MMAF),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微管聚合导致肿瘤细胞凋亡,具有高效的抗肿瘤活性(IC50通常低于1nM)。与传统化疗药物相比,MMAE的细胞毒性更强,且通过ADC的靶向递送,其全身暴露量降低了90%以上,显著减少了骨髓抑制、神经毒性等副作用。
荣昌生物的ADC平台已通过维迪西妥单抗(RC48)的临床数据充分验证了其技术有效性。作为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HER2阳性胃癌ADC药物,RC48的临床结果显示:
这些数据表明,荣昌生物的ADC平台能够在临床中实现“比传统化疗更优的疗效”,同时保持可接受的安全性(如RC48的3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20%)。
荣昌生物的ADC平台具有模块化设计特点,可快速更换抗体(针对不同靶点)、连接子(适应不同肿瘤微环境)、payload(针对不同肿瘤类型),从而高效开发针对不同肿瘤的ADC药物。其研发管线覆盖了HER2、Claudin 18.2、EGFR、c-Met等多个热门肿瘤靶点,涉及胃癌、乳腺癌、胰腺癌、结直肠癌等多个适应症:
管线的丰富性不仅体现了荣昌生物ADC平台的技术通用性,也为其未来的商业化布局提供了充足的产品储备。
荣昌生物的ADC平台拥有全面的专利布局,覆盖了抗体、连接子、payload、偶联技术等核心环节。截至2024年底,其已申请全球专利超过100项,其中中国专利授权50项、美国专利授权12项、欧洲专利授权8项。例如:
这些专利形成了严密的知识产权壁垒,防止竞争对手抄袭其核心技术,为其ADC产品的商业化提供了长期保护。
ADC的生产难度远高于传统抗体药物,需要解决偶联效率、产品均一性、杂质控制等多个技术难题。荣昌生物拥有国内领先的ADC生产基地(位于烟台),产能达到每年1000公斤,通过了GMP认证和FDA cGMP检查。其生产工艺采用定点偶联技术(如硫醚键偶联),使ADC的偶联效率超过90%,产品均一性(DAR值,药物抗体比)控制在2.0-3.0之间(行业最优范围),杂质含量低于0.1%。
规模化的生产能力不仅能满足维迪西妥单抗的商业化需求(2024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还能支持后续管线产品的临床样品生产和未来的商业化扩张。
荣昌生物的ADC平台通过核心组件优化、临床数据验证、管线丰富性、专利布局、生产能力五大维度的技术优势,形成了“从研发到商业化”的全链条竞争力。其核心产品维迪西妥单抗已成为HER2阳性胃癌的标准治疗方案,后续管线产品有望在更多适应症中取得突破。随着ADC市场的快速增长(预计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荣昌生物的ADC平台有望成为其长期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