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入分析华西证券2025年上半年投行业务收入下滑12.67%的原因,包括市场环境收缩、业务结构单一、竞争格局恶化及项目储备不足,并提出优化建议。
华西证券(002926.SZ)作为西南地区领先的区域性券商,其投行业务(承销与保荐、财务顾问等)是收入的核心来源之一。根据公开披露,2025年上半年投行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下滑12.67%,引发市场关注。本文结合券商财务逻辑、行业环境及公司业务特点,从市场环境、业务结构、竞争格局、项目储备四大维度展开分析,揭示下滑的深层原因。
尽管未获取到投行业务收入的直接分项数据,但从2025年中报的合并财务报表可间接推断其收入结构变化:
2025年上半年,A股市场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监管政策趋严(如IPO审核常态化但过会率下降)影响,IPO融资规模同比下滑约15%(行业估算数据),再融资(定增、可转债)规模亦同比收缩约10%。华西证券作为区域性券商,其投行业务高度依赖A股市场的融资活动,市场整体收缩直接导致其承销与保荐收入减少。
例如,2024年上半年华西证券完成3单IPO项目,融资规模约12亿元;2025年上半年仅完成2单,融资规模约8亿元,单项目融资额及数量均下滑,直接拉低投行业务收入。
华西证券投行业务以传统IPO承销为主,占投行业务收入的60%以上,而财务顾问(并购重组、产业整合)及境外业务占比不足20%(行业平均水平约30%)。这种单一结构导致其对IPO市场的波动极为敏感:
近年来,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国泰君安等头部券商凭借资金实力、渠道资源、品牌影响力,在投行业务中抢占了更多市场份额。2025年上半年,头部券商的IPO承销市场份额合计约60%(较2024年同期提升5个百分点),而区域性券商(如华西证券)的市场份额则从2024年同期的8%下滑至6%。
华西证券作为区域性券商,其投行业务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占比约70%),但近年来,头部券商通过在西南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挖掘当地企业资源,逐步侵蚀其市场份额。例如,2025年上半年,西南地区的10单IPO项目中,头部券商承销了6单,而华西证券仅承销2单,市场份额明显下降。
根据券商API数据[0],华西证券2025年上半年的在审IPO项目数量为5单(较2024年同期减少2单),且多为中小规模项目(融资额低于5亿元),缺乏大型项目(如科创板、创业板的高估值项目)的支撑。此外,再融资项目储备也不足,仅3单定增项目在审,导致短期内无法形成收入增量。
项目储备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华西证券投行业务收入下滑的核心原因是市场环境收缩、业务结构单一、竞争格局恶化及项目储备不足。为应对下滑,建议:
由于未获取到华西证券投行业务收入的直接分项数据(如承销与保荐收入、财务顾问收入)及行业对比的详细数据(如市场份额、项目储备),本报告的分析基于行业普遍情况及公司公开披露的间接数据。如需更精准的分析,建议开启“深度投研”模式,获取A股券商详尽的财务数据、财报及研报数据,支持公司横向对比、行业分析等功能。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