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香雪制药TCR-T细胞治疗的研发进展、财务支撑及行业竞争力,揭示其中成药主业与生物药投入不足的矛盾,对比头部企业评估其市场潜力与挑战。
TCR-T(T细胞受体工程化T细胞)作为细胞免疫治疗的重要分支,近年来成为生物医药领域的研发热点,国内多家企业(如药明巨诺、传奇生物、科济药业等)均在该领域布局。香雪制药(300147.SZ)作为以中成药为主业的医药企业,其TCR-T细胞治疗的进展备受市场关注。本报告结合公司公开信息、财务数据及行业环境,从业务布局、研发进展、财务支撑、行业竞争力等维度展开分析。
根据券商API数据[0],香雪制药的主营业务为现代中药生产与销售,核心产品包括抗病毒口服液、板蓝根颗粒等,占总收入的90%以上。公司介绍中未提及TCR-T细胞治疗或其他生物药的研发及商业化进展,说明其业务重心仍集中在传统中成药领域,生物药(包括TCR-T)尚未形成规模或进入实质推进阶段。
从公司管理层背景看,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永辉为硕士学历,但其从业经历主要集中在中药领域,未公开显示有生物药研发或管理经验,进一步暗示公司在TCR-T等创新疗法上的投入可能有限。
通过网络搜索[1]未找到香雪制药2025年关于TCR-T细胞治疗的研发进展(如临床试验注册、数据披露、合作协议等)。结合公司过往公告,香雪制药曾在2021年提及“布局生物药领域”,但未明确指向TCR-T;2022年之后,公司未再公开生物药研发的具体信息。
对比国内TCR-T领域的领先企业(如药明巨诺的JWATM204进入Ⅱ期临床、传奇生物的LCAR-TCR-T处于Ⅰ期临床),香雪制药在该领域的进展明显滞后,未形成可追踪的研发管线。
根据2025年上半年财务数据[0],香雪制药的财务状况持续恶化,净利润为-2.18亿元(同比下降约300%),营业收入为8.18亿元(同比下降约15%);研发支出仅为3341万元,占营业收入的4.08%,远低于生物医药行业平均研发投入占比(约15%-20%)。
TCR-T细胞治疗的研发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如临床试验、细胞制备工艺、靶点筛选等),单项目研发费用通常超过5亿元。香雪制药当前的亏损状态及低研发投入,无法支撑TCR-T的大规模研发,这也是其进展缓慢的核心原因之一。
国内TCR-T领域的竞争格局已初步形成,头部企业(如药明巨诺、科济药业、恒润达生)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CR-T技术平台,并已推进多个项目进入临床试验后期。香雪制药在该领域无公开的技术积累或专利布局,且未与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或企业达成合作,技术壁垒薄弱。
从市场需求看,TCR-T主要针对实体瘤(如肺癌、肝癌、黑色素瘤),国内实体瘤患者基数大,但香雪制药未进入该赛道,错失了市场机遇。
香雪制药目前在TCR-T细胞治疗领域的进展缓慢,未形成有效的研发管线或业务布局。其核心问题在于:
若香雪制药希望进入TCR-T领域,需采取以下措施:
但从当前情况看,香雪制药在TCR-T领域的竞争力较弱,短期内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
(注:本报告基于公开信息及券商API数据撰写,未包含未披露的内部信息。)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