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度分析通化金马(000766.SZ)研发投入占比现状,探讨其低研发投入的原因及对企业长期竞争力的影响,并提供行业对比与战略建议。
研发投入占比是衡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核心指标之一,计算公式为研发投入/当期营业收入×100%。其中,研发投入包括费用化研发支出(计入当期损益)和资本化研发支出(计入无形资产,分期摊销)。
根据通化金马2025年半年度财务数据(券商API数据[0]):
费用化研发投入占比:109.28万元/6.4998亿元×100%≈0.17%
总研发投入(假设本期资本化新增100万元):209.28万元/6.4998亿元×100%≈0.32%
无论采用何种口径,通化金马的研发投入占比均显著低于医药制造业行业平均水平(据公开资料,医药行业研发投入占比通常在5%以上)。
通化金马曾面临严重的经营困境:2020年净利润亏损3.59亿元(express表[0]),2021年预报扭亏的核心原因是“消化商誉问题、完成不良资产置换、解决历史遗留问题”(forecast表[0])。管理层将资源集中于改善资产质量、优化经营效率,而非长期研发投入。
公司主营业务以成熟仿制药为主(如“金马牌”系列中成药),产品技术含量低、竞争激烈,无需大量研发投入维持市场份额。此外,公司未披露重大新药研发项目(如化学药1类新药、生物制品),研发需求不足。
尽管2025年半年度净利润实现1684万元(n_income[0]),但公司仍处于“扭亏为盈”的恢复阶段,现金流压力较大(经营活动净现金流7804.76万元[0],但投资活动净现金流为-1.235亿元[0])。有限的资金优先用于维持现有业务运营,而非风险高、周期长的研发项目。
费用化研发支出减少会直接降低当期费用,提升净利润(2025年半年度净利润同比增长约150%[0])。但这种“节流”方式是短期行为,无法形成长期技术壁垒。
医药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研发投入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化金马的低研发投入导致:
根据行业排名数据(get_industry_rank[0]),通化金马的净资产收益率(roe)排名129/149(在149家医药制造业公司中处于下游),净利润率(netprofit_margin)排名4614/149(数据格式可能存在误差,但核心结论是净利润率极低)。低研发投入是其盈利能力薄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化金马的研发投入占比极低,主要源于历史遗留问题和“保生存”的战略选择。短期来看,低研发投入有助于改善净利润,但长期将导致企业竞争力下降,无法应对行业变化。
若公司未来能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产品结构,有望实现从“生存型”企业向“创新型”企业的转型。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