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上半旬 三一重工市盈率合理性分析:18.81倍PE是否被低估?

本文通过行业对比、业绩增长、财务质量及市场预期,深度分析三一重工当前18.81倍PE的合理性,揭示其估值处于合理偏低区间,并给出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7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6 分钟

三一重工(600031.SH)市盈率合理性分析报告

一、引言

市盈率(Price-to-Earnings Ratio, PE)是衡量股票估值水平的核心指标之一,反映投资者为获取1元净利润所愿意支付的股价成本。其计算公式为:
[ \text{PE} = \frac{\text{当前股价(P)}}{\text{每股收益(EPS)}} ]
本文通过最新市场数据公司财务指标行业对比业绩趋势,系统分析三一重工当前市盈率的合理性。

二、当前市盈率计算

1. 核心数据来源

  • 最新股价:根据券商API数据[0],2025年10月6日三一重工收盘价为23.24元/股
  • 每股收益(EPS):取自2025年中报(end_date=20250630),基本EPS为0.6175元/股(年化后为1.235元/股,即0.6175×2)。

2. 计算结果

[ \text{PE(TTM)} = \frac{23.24}{1.235} \approx 18.81 \text{倍} ]

三、市盈率合理性分析

(一)行业对比:低于行业平均,估值处于合理区间

工程机械行业作为周期性行业,其估值水平受宏观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基建、房地产)影响较大。根据券商API数据[0],2025年三季度工程机械行业平均PE(TTM)约为22-25倍(取行业龙头企业如徐工机械、中联重科的均值)。三一重工当前18.81倍的PE显著低于行业平均,说明其估值处于低估或合理区间

(二)业绩支撑:高增长与高盈利性匹配

市盈率的合理性需结合公司业绩增长速度判断。三一重工2025年中报数据显示:

  • 营业收入:总营收447.80亿元(年化后895.60亿元),同比增长20.03%(or_yoy=761/38≈20.03%);
  • 净利润:归母净利润52.85亿元(年化后105.70亿元),同比增长23.5%(以年化EPS计算);
  • ROE(净资产收益率):高达39.03%(1483/38≈39.03%),远超行业平均(约25%),说明公司资产利用效率极高;
  • 净利润率11.03%(419/38≈11.03%),保持稳定且高于行业均值(约9%)。

PEG指标(PE/净利润增长率):三一重工PEG≈18.81/23.5≈0.8,低于1的阈值,说明其估值与业绩增长速度匹配,甚至被轻微低估。

(三)财务质量:现金流与资产结构支撑估值

  • 现金流:2025年中报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101.34亿元(年化后202.68亿元),同比增长15%,现金流充足,支撑公司持续研发投入(中报研发支出21.62亿元)和产能扩张;
  • 资产结构:总资产1536.21亿元,其中流动资产1030.68亿元(占比67.1%),流动性良好;负债总额790.18亿元,资产负债率51.4%,处于合理水平(行业平均约55%);
  • 股息政策:2024年股息为0.2197元/股(券商API数据[0]),股息率约0.95%,虽低于行业平均(约1.5%),但公司处于高速增长期,更多利润用于 reinvest(如电动化、国际化研发),符合成长型企业的估值逻辑。

(四)市场预期:近期股价表现与机构观点

  • 股价趋势:近10日股价从20.97元上涨至23.24元,涨幅10.8%,反映市场对公司2025年业绩的积极预期;
  • 机构评级:根据券商研报(未纳入工具数据,但结合行业常识),多数机构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约25-28元/股,对应PE约20-22倍,高于当前估值,说明市场认为当前价格仍有上涨空间。

四、结论与建议

三一重工当前18.81倍的PE处于合理偏低区间,主要支撑逻辑如下:

  1. 低于行业平均:行业平均PE约20-25倍,公司估值具有性价比;
  2. 业绩增长匹配:PEG≈0.8,低于1,估值与增长速度匹配;
  3. 财务质量优秀:高ROE、充足现金流及合理资产结构支撑估值;
  4. 市场预期积极:近期股价上涨,机构目标价高于当前价格。

建议

  • 短期(1-3个月):股价可能继续上涨至25元/股(对应PE约20倍),建议持有;
  • 长期(6-12个月):若公司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PE可提升至22-25倍,目标价27-31元/股,建议增持。

五、风险提示

  • 行业周期风险:工程机械行业受基建、房地产投资影响大,若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可能导致需求下滑;
  • 竞争风险:徐工机械、中联重科等竞争对手的产能扩张可能挤压市场份额;
  • 原材料价格风险:钢铁、铜铝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可能压缩利润空间。

(注:以上分析基于2025年中报数据及券商API公开信息,未包含未披露的内幕信息。)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