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深入分析新筑股份(002480.SZ)市净率(PB)达5.46倍的原因,包括新能源业务增长预期、混改背景及技术优势,同时提示传统业务亏损与估值泡沫风险,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市净率(Price-to-Book Ratio, PB)是衡量公司估值的重要指标,反映股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值,计算公式为:
PB = 每股股价 / 每股净资产(BVPS)= 总市值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合计
新筑股份的主营业务为先进制造(轨道交通装备、公共交通功能构件)+ 新能源(光伏电站运营),其中轨道交通装备是传统核心业务,新能源是2022年并购四川晟天新能源后切入的新兴业务。
选取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的可比公司(2025年中报数据)进行PB对比:
| 公司名称 | 股票代码 | 每股净资产(元) | 最新股价(元) | 市净率(PB) |
|---|---|---|---|---|
| 中国中车 | 601766.SH | 6.33 | 5.80 | 0.91 |
| 康尼机电 | 603111.SH | 2.31 | 4.50 | 1.95 |
| 新筑股份 | 002480.SZ | 1.235 | 6.75 | 5.46 |
结论:新筑股份的PB(5.46倍)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约1-2倍),甚至是行业龙头中国中车的6倍。这种高估值并非来自传统轨道交通业务,而是市场对其新能源业务(光伏)的增长预期以及**混改背景(四川发展控股)**的溢价。
2022年,新筑股份并购四川晟天新能源,切入光伏发电行业,形成“先进制造+光伏”的业务格局。根据公司“十四五”规划,新能源电站运营将成为未来核心增长极。市场预期光伏业务的高增速(如2025年上半年光伏业务收入占比约30%,同比增长50%)将带动公司整体估值提升,因此给予高PB溢价。
2018年,四川省属国企四川发展(控股)成为新筑股份控股股东,公司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四川发展在资源整合、资金获取、产业布局等方面的优势,为新筑股份的先进制造和新能源业务提供了有力支撑。市场认为混改将提升公司运营效率,因此给予估值溢价。
新筑股份拥有“综合交通运输智能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四川省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系统集成工程实验室”等11个国家、省、市级技术平台,累计拥有457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13项)。技术优势使得公司在轨道交通装备领域具备差异化竞争力,市场预期其技术成果转化将带来未来业绩增长,因此给予高PB。
2025年上半年,新筑股份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21,877,345.53元(每股收益-0.088元),主要原因是传统轨道交通装备业务受行业需求疲软影响,收入同比下降15%,毛利率同比下降8个百分点。传统业务的亏损导致公司当前盈利能力较弱,高PB背后缺乏业绩支撑。
虽然光伏业务增长较快,但行业竞争加剧(如组件价格下跌、电站补贴退坡)可能导致光伏业务毛利率下降。此外,新能源电站的建设周期较长(通常1-2年),短期内难以贡献显著利润,市场对其增长的预期可能存在高估。
新筑股份的PB(5.46倍)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而其当前业绩(亏损)与行业龙头(如中国中车,PB0.91倍)相比,估值泡沫风险较大。若未来新能源业务增长不及预期或传统业务持续亏损,高PB可能难以维持,股价存在下跌风险。
新筑股份的市净率(5.46倍)显著高于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平均水平,主要驱动因素是市场对其新能源业务(光伏)的增长预期、混改背景与技术优势。然而,传统业务的亏损压力、新能源业务的不确定性以及高估值泡沫风险,使得其高PB背后存在一定的风险。
建议:关注公司新能源业务的进展(如光伏电站装机量、收入增速)以及传统业务的改善情况(如轨道交通装备订单量、毛利率),若上述指标好转,可考虑持有;若指标恶化,需警惕风险。
新筑股份的市净率(5.46倍)反映了市场对其“先进制造+光伏”业务格局的高预期,但当前业绩(亏损)与行业对比(高PB)显示其估值存在泡沫风险。投资者需结合公司未来业务进展(尤其是新能源业务)与业绩表现,谨慎判断高PB的合理性。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