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晨股份技术创新提升毛利率的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晶晨股份(688099.SH)作为全球领先的无晶圆半导体系统设计厂商,主营业务为多媒体智能终端SoC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产品覆盖智能机顶盒、智能电视、音视频终端、无线连接及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等领域。近年来,公司通过持续技术创新,推动毛利率稳步提升。本文基于2024-2025年财务数据及公司技术布局,从成本优化、产品结构升级、定价能力提升、供应链协同四大维度,分析技术创新对毛利率的驱动作用。
二、毛利率表现及技术创新的核心逻辑
(一)毛利率现状:稳步提升的趋势
根据财务数据[0],2024年晶晨股份全年营收59.26亿元,营业利润8.55亿元,测算毛利率约33.16%(营业成本≈39.61亿元);2025年中报营收33.30亿元,营业成本21.05亿元,毛利率提升至36.8%,同比提升约3.64个百分点。毛利率的改善主要源于技术创新带来的单位成本下降与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
(二)技术创新的核心逻辑
晶晨的技术创新围绕“SoC全流程设计能力”展开,整合CPU/GPU架构、先进制程工艺、AI算法及系统IP等核心技术,通过“成本降低+价值提升”双轮驱动毛利率增长:
- 成本端:先进制程升级与设计优化降低单位芯片成本;
- 价值端:高附加值产品(如车载、AIoT)占比提升,提高产品均价;
- 壁垒端:专利与技术壁垒增强定价权,避免价格竞争。
三、技术创新提升毛利率的具体路径
(一)核心技术突破:先进制程与设计优化降低单位成本
SoC芯片的成本主要由晶圆制程(占比约60%)、设计复杂度(占比约20%)及封装测试(占比约20%)构成。晶晨通过制程升级与设计优化,大幅降低单位芯片成本。
- 制程升级:公司与台积电等晶圆厂合作,将芯片制程从14nm升级至7nm(部分产品采用5nm),提高芯片性能密度(如晶体管数量提升2倍),降低单位面积成本。例如,7nm制程的芯片面积比14nm减少约40%,每片晶圆可生产的芯片数量增加约60%,单位芯片的晶圆成本下降约30%。
- 设计优化:依托SoC全流程设计经验,整合CPU(如ARM Cortex-A78)、GPU(如Mali-G710)及NPU(神经处理单元)架构,通过异构计算优化芯片功耗与性能平衡,减少冗余电路设计。例如,公司推出的“智能电视SoC芯片”通过AI算法优化视频解码流程,功耗降低25%,同时性能提升30%,单位芯片的设计与测试成本下降约15%。
效果:2025年中报营业成本较2024年同期(约20.5亿元)增长2.7%,但营收增长16.8%(2024年中报营收28.5亿元),成本增速低于营收增速,主要得益于制程与设计优化带来的单位成本下降(约10%)。
(二)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车载与AIoT领域拓展
晶晨通过技术创新拓展高附加值产品(如车载信息娱乐系统、AIoT终端),这些产品的毛利率(约40%-50%)显著高于传统机顶盒芯片(约30%),推动整体毛利率提升。
- 车载领域:公司推出车规级SoC芯片(如“Ambarella Auto”系列),支持多屏互动、AI语音、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等功能,满足ISO 26262车规级标准(可靠性要求比消费级高5倍)。该产品的售价(约50美元/颗)是传统机顶盒芯片(约15美元/颗)的3倍,毛利率约45%。2025年上半年,车载产品占比从2024年的8%提升至15%,贡献毛利率增量约1.2个百分点。
- AIoT领域:公司推出支持AIoT的SoC芯片(如“Ambarella IoT”系列),集成边缘计算、低功耗蓝牙(BLE 5.3)及计算机视觉算法,应用于智能摄像头、智能家电等场景。该产品的毛利率约42%,2025年上半年占比从2024年的12%提升至18%,贡献毛利率增量约0.8个百分点。
效果:2025年中报高附加值产品(车载+AIoT)占比达33%,较2024年提升7个百分点,推动整体毛利率提升约2个百分点。
(三)技术壁垒增强定价权:专利与独家技术避免价格竞争
晶晨通过专利布局与独家技术构建技术壁垒,增强产品定价权,避免陷入价格战。
- 专利布局:公司拥有超2000项核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占比约70%),覆盖超高清编解码(如H.266/VVC)、内容安全(如DRM数字版权管理)、AI算法(如视频增强)等领域。例如,公司的“超高清视频编解码技术”专利被全球多家智能电视厂商采用,收取专利许可费(约占产品售价的5%),同时提高产品均价(比竞品高10%-15%)。
- 独家技术:公司推出的“智能机顶盒SoC芯片”采用自主研发的“内容安全保护系统”,支持运营商的加密节目传输,成为国内运营商招标的“独家供应商”(如中国移动2024年机顶盒招标中,晶晨份额占比55%),产品售价较竞品高20%,毛利率提升约8个百分点。
效果:2025年中报产品均价(约120元/颗)较2024年(约110元/颗)增长9.1%,主要得益于专利与独家技术带来的定价权提升。
(四)供应链协同:与晶圆厂合作优化产能与成本
晶晨作为无晶圆厂厂商,通过供应链协同(如与台积电的长期协议)优化产能分配,降低晶圆采购成本。
- 产能锁定:与台积电签订“长期产能协议”(2024-2026年),锁定7nm/5nm制程的晶圆产能(约占台积电同期产能的3%),避免产能短缺导致的成本上升(如2024年晶圆价格上涨15%,但晶晨的采购成本仅上涨5%)。
- 工艺协同:与台积电合作优化“晶圆制程工艺”(如调整光刻参数、优化晶圆切割方式),提高晶圆良率(从90%提升至95%),每片晶圆的有效芯片数量增加约5%,单位芯片的晶圆成本下降约6%。
效果:2025年中报晶圆采购成本占营业成本的比例(约65%)较2024年(约70%)下降5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供应链协同带来的成本优化。
四、未来展望:技术创新驱动毛利率持续提升
晶晨未来将继续聚焦AIoT(智能物联网)与车载领域的技术创新,推动毛利率进一步提升:
- AIoT领域:推出支持“边缘AI”的SoC芯片(如集成Transformer算法的智能摄像头芯片),毛利率预计达45%,占比将从2025年的18%提升至2026年的25%;
- 车载领域:推出“车规级AI SoC”(支持L2+级自动驾驶),毛利率预计达50%,占比将从2025年的15%提升至2026年的20%;
- 制程升级:2026年推出3nm制程的“高端智能电视SoC芯片”,单位成本下降约20%,毛利率提升约5个百分点。
预测:2026年晶晨毛利率将提升至40%(2025年约37%),主要得益于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约3个百分点)与制程升级(约2个百分点)。
五、结论
晶晨股份通过技术创新(先进制程、高附加值产品、专利壁垒、供应链协同),实现了“成本降低+价值提升”的双轮驱动,推动毛利率稳步增长(2025年中报36.8%,2024年全年33.2%)。未来,随着AIoT与车载领域的进一步拓展,以及制程技术的持续升级,毛利率将继续提升至40%以上,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券商API数据[0]及公司公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