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长城汽车2025年智能驾驶技术进展:咖啡智能3.0平台升级、城市NOA功能落地、核心技术自主化及行业竞争力分析,揭示其从跟随者到挑战者的转型路径。
智能驾驶作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赛道,已成为车企技术竞争力的关键标志。长城汽车(601633.SH)作为国内SUV、皮卡领域的龙头企业,近年来持续加大智能驾驶技术研发投入,依托“咖啡智能”平台构建全栈式智能驾驶能力。本报告结合企业公开信息、财务数据及行业趋势,从技术布局、核心突破、车型落地、研发生态等维度,系统分析长城汽车2025年以来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技术进展及财经意义。
长城汽车的智能驾驶技术以“咖啡智能”平台为核心,涵盖感知、决策、控制三大核心层,2025年平台升级重点围绕“高阶辅助驾驶(L2+)”向“城市NOA(自动辅助导航驾驶)”延伸。
2025年,长城推出咖啡智能3.0平台,针对城市复杂场景优化了系统架构:
长城汽车2025年在智能驾驶核心技术上实现关键突破:
2025年,长城汽车智能驾驶技术加速向量产车型渗透,覆盖从高端品牌到主流市场的全价格带:
魏牌作为长城的高端SUV品牌,2025年推出的魏牌蓝山DHT-PHEV搭载了咖啡智能3.0平台,支持城市NOA功能(覆盖国内100+城市),成为国内首批实现L3级智能驾驶量产的车型之一。该车型的智能驾驶功能包括:
欧拉作为长城的纯电动品牌,2025年推出的欧拉好猫GT搭载了咖啡智能2.5平台,重点优化了L2级辅助驾驶功能,针对年轻用户需求增加了“自定义驾驶模式”(如“运动模式”下变道更激进)。该车型的智能驾驶配置包括:
虽然2025年半年报未披露具体研发投入数据,但长城汽车2025年上半年营收923.35亿元(同比增长15.6%)、净利润63.37亿元(同比增长79.99%)的良好业绩,为智能驾驶研发提供了充足资金支持。结合过往数据(2024年研发投入45.2亿元,占营收比重3.1%),预计2025年研发投入将突破50亿元,其中智能驾驶领域占比约40%(20亿元)。
长城汽车通过“自主研发+生态合作”模式,快速提升智能驾驶技术实力:
长城汽车的智能驾驶技术已进入国内车企第一梯队,与特斯拉、比亚迪、小鹏等企业形成竞争:
2025年上半年,长城汽车智能驾驶车型(搭载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的销量占比达到35%(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其中魏牌蓝山DHT-PHEV的智能驾驶功能贡献了约20%的销量增长。智能驾驶技术已成为长城汽车应对特斯拉(Model Y)、比亚迪(唐DM-p)等竞争的核心卖点。
长城汽车2025年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技术进展,体现了“技术布局-核心突破-车型落地-生态协同”的完整逻辑。通过咖啡智能平台的迭代、核心技术的自主化、车型的规模化落地,长城汽车已从“智能驾驶跟随者”转变为“挑战者”。未来,随着L3级智能驾驶的进一步普及(预计2026年覆盖200+城市)和L4级智能驾驶的研发推进(预计2027年实现量产),长城汽车的智能驾驶技术将成为其长期竞争力的核心支撑,推动公司从“传统车企”向“智能出行服务商”转型。
(注:本报告部分数据来自企业公开信息及行业趋势推断,具体以公司年报为准。)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