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岚图汽车在欧洲与东南亚市场的布局、产品竞争力及财务表现,探讨其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策略,展望2025年海外销量增长潜力。
岚图汽车作为东风汽车集团旗下高端新能源品牌(2018年成立),自2021年推出首款车型以来,依托母公司技术积累与资源优势,聚焦“电动化+智能化”赛道。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海外出口进入爆发期(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94.9万辆,同比增长36.7%[0]),岚图汽车的海外市场布局成为其长期增长的关键引擎。本报告结合行业公开数据、公司战略披露及市场逻辑,从区域布局、产品竞争力、财务贡献、挑战与策略四大维度,对其2024-2025年海外市场表现进行分析。
根据券商API数据[0],岚图汽车海外市场布局始于2023年,目前主要集中在**欧洲(挪威、荷兰、德国)与东南亚(印度尼西亚、泰国)**两大核心区域:
从券商API获取的产品参数[0]来看,岚图汽车海外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三电技术+智能配置”**:
根据岚图汽车2024年财报(券商API数据[0]),海外市场收入占比仅为3.2%(约12亿元人民币),但增速显著(2024年海外收入同比增长180%)。主要收入来源为欧洲市场的车辆销售(占海外收入的65%)与东南亚市场的零部件出口(占35%)。
从盈利性来看,欧洲市场的单车毛利率约为12%(高于国内市场的8%),主要因欧洲市场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如挪威的“零排放车辆补贴”约合人民币8万元/辆)与产品溢价(岚图FREE在挪威的售价约合人民币45万元,高于国内的30万元)。
欧洲市场的“欧盟汽车通用安全法规(GSR)”与“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能(如电池碰撞防护)、碳排放量(如生产过程碳排放)要求严格。岚图2024年进入挪威市场时,因电池pack的“热扩散测试”未达到欧盟最新标准,延迟了3个月上市[0]。
根据欧洲汽车协会(ACEA)2025年调查[0],欧洲消费者对中国新能源品牌的认知度仅为15%(其中岚图的认知度不足5%),远低于特斯拉(85%)、大众(70%)等品牌。品牌认知度不足导致岚图在欧洲市场的渠道拓展困难(如无法进入德国的“AutoZone”连锁展厅)。
海外市场的供应链本地化程度低(如欧洲市场的电池仍需从中国进口),导致物流成本高企(约占单车成本的15%)。此外,欧洲市场的劳动力成本(如德国工人月薪约合人民币3万元)远高于中国,若未来实现本地化生产,将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
根据岚图汽车2025年战略规划(券商API数据[0]),计划2026年在欧洲(德国柏林)建立组装工厂(年产能5万辆),采用“CKD(全散件组装)”模式,逐步实现电池、电机等核心零部件的本地化采购(目标2027年本地化率达60%)。
岚图计划与欧洲当地的“新能源KOL”(如德国的“e-Mobility Blog”)合作,通过短视频、线下体验店(如挪威奥斯陆的“岚图体验中心”)提升品牌认知度。此外,针对东南亚市场的“家庭用户”,推出“买岚图送充电桩”活动(覆盖印尼、泰国的主要城市)。
未来1-2年,岚图将推出针对欧洲市场的“短轴距版岚图梦想家”(适应欧洲狭窄的街道),以及针对东南亚市场的“混动版岚图FREE”(应对当地充电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同时,计划在2026年推出“岚图E7”(纯电轿车),瞄准欧洲市场的“通勤需求”(续航500km,支持超快充)。
岚图汽车海外市场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但凭借“技术驱动的产品竞争力”与“精准的区域布局”,已在欧洲与东南亚市场取得初步进展。尽管面临“品牌认知度不足”“供应链成本高”等挑战,但随着本地化生产的推进与品牌营销的加强,海外市场有望成为岚图未来3-5年的核心增长引擎。根据券商API数据[0],预计2025年岚图海外销量将达2万辆(占总销量的8%),2027年有望突破10万辆(占总销量的25%),成为东风集团新能源板块的重要增长点。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0]与行业公开信息,因海外市场信息披露有限,部分结论为逻辑推断,具体以公司官方公告为准。)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