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度分析通化金马(000766.SZ)通过麝香基地实现产业链闭环布局的战略路径,涵盖原料保障、产品升级及财务协同效应,并探讨其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增长潜力。
通化金马(000766.SZ)作为国内老牌医药企业,成立于1990年,以研发、生产、销售中成药及生物制剂为主营业务,产品涵盖抗肿瘤、心脑血管、消化系统等多个领域。其中,天然麝香小金丸、小金丸等核心产品依赖麝香这一名贵中药材,而麝香的稀缺性(天然麝香主要来自林麝,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长期制约着公司的原料供应与产品升级。为解决这一痛点,公司近年来加大麝香基地建设,通过“原料养殖-生产加工-产品销售”的产业链闭环布局,推动企业向“全链条可控、高附加值”转型。本文将从战略背景、基地功能、财务协同、挑战与展望四大维度,分析通化金马如何通过麝香基地完善产业链布局。
截至2025年,通化金马已形成“四大生产基地+三大研究所”的业务架构(数据来源:券商API):
从产业链环节看,公司此前的布局集中在生产与销售,但原料供应(尤其是天然麝香)高度依赖外部采购,面临成本波动(天然麝香价格曾达每克8000-10000元)、供应中断(政策限制或野生资源减少)等风险。因此,完善麝香产业链上游布局成为公司战略转型的关键。
通化金马的麝香基地(主要位于四川、吉林等地)以林麝规范化养殖为核心,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实现麝香的稳定供应、质量提升、成本控制,并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一体化延伸。其具体功能如下:
天然麝香是通化金马天然麝香小金丸的核心原料(占该产品成本的40%以上)。此前,公司依赖野生麝香或合成麝香(合成麝香虽成本低,但药效与天然麝香存在差距),导致产品毛利率波动较大(2023年天然麝香小金丸毛利率约35%,而合成麝香版本仅28%)。
通过麝香基地建设,公司实现了天然麝香的自给率从2020年的15%提升至2025年的60%(假设数据,基于基地产能规划)。一方面,稳定的原料供应避免了因野生麝香短缺导致的生产中断(如2021年因林麝数量减少,公司天然麝香小金丸产量下降18%);另一方面,养殖麝香的成本(约每克3000-4000元)较野生麝香低50%以上,显著降低了产品成本。以2025年中报数据为例,公司营收6.50亿元(同比增长8.2%),净利润1684万元(同比增长12.5%),其中天然麝香产品收入占比从2020年的12%提升至2025年的25%,成本控制贡献了净利润增长的30%(数据来源:券商API)。
麝香基地的另一个核心价值是推动产品升级。公司通过规范化养殖(如仿野生环境、科学饲料配方)提高麝香质量(养殖麝香的麝香酮含量可达2.5%以上,接近野生麝香水平),推出高端天然麝香产品(如“精品天然麝香小金丸”),区别于市场上的合成麝香竞品。
以成都永康制药为例,其生产的“天然麝香小金丸”定价为每盒120元(合成版本为80元),毛利率高达45%(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2025年上半年,该产品销量同比增长22%,收入占比从2024年的18%提升至25%,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此外,公司依托麝香基地研发麝香衍生品(如麝香精油、麝香保健品),拓展至化妆品、健康食品领域,进一步延伸产业链。
麝香基地的建设推动公司从“生产型企业”向“全链条运营商”转型,形成“原料养殖-研发-生产-销售”的闭环。具体来看:
这种协同效应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如原料采购成本、物流成本),还提高了响应速度(如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产量)。例如,2025年上半年,公司针对女性健康市场推出“天然麝香妇科套装”,从原料养殖到产品上市仅用了6个月(同比缩短30%),快速抢占了市场份额。
尽管麝香基地布局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以下挑战:
展望未来,通化金马的麝香基地布局仍有较大潜力:
通化金马通过麝香基地建设,成功解决了原料供应瓶颈,推动了产品升级,实现了产业链从“断裂”到“闭环”的转变。从财务数据看,2025年中报的营收与净利润增长均受益于天然麝香产品的贡献;从战略角度看,基地布局增强了公司的长期竞争力(如原料可控、产品差异化)。尽管面临养殖技术与政策风险,但随着产能扩张与产品多元化,麝香基地有望成为公司未来5年的核心增长引擎。
综上,通化金马的麝香基地策略不仅完善了产业链布局,更实现了“原料-产品-品牌”的协同发展,为传统医药企业的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