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团(600104.SH)当前市净率仅0.56倍,显著低于行业平均1.2倍。报告分析其破净原因、历史走势、行业对比,并解读新能源转型压力下的投资逻辑与风险。
市净率(Price-to-Book Ratio, PB)是衡量公司估值的核心指标之一,反映市场对公司净资产的定价倍数,计算公式为:
市净率(PB)= 每股股价 / 每股净资产 = 总市值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合计
每股净资产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 / 总股本 = 3564.40亿元 / 115.75亿股 ≈ 30.80元/股
最新市净率 = 17.12元/股 / 30.80元/股 ≈ 0.56倍
市净率低于1倍通常被称为“破净”,意味着市场认为公司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实际价值。上汽集团0.56倍的PB显著低于1倍,反映市场对其净资产的定价仅为账面价值的56%,属于典型的“低估值”状态。
根据近10天的股价数据(券商API),上汽集团市净率呈持续下降趋势,主要驱动因素为股价下跌(见表1):
| 时间 | 股价(元/股) | 每股净资产(元/股) | 市净率(PB) |
|---|---|---|---|
| 2025年9月26日(10天前) | 18.90 | 30.80 | 0.61 |
| 2025年9月30日(5天前) | 17.66 | 30.80 | 0.57 |
| 2025年10月6日(当前) | 17.12 | 30.80 | 0.56 |
趋势解读:10天内股价下跌约9.4%(从18.90元跌至17.12元),而每股净资产保持稳定(半年报数据未更新),导致PB从0.61倍降至0.56倍,反映市场对公司短期表现的担忧。
根据券商行业数据,汽车制造业(申万一级)的平均市净率约为1.2倍(2025年三季度),其中:
上汽集团0.56倍的PB显著低于行业平均,甚至低于传统车企的估值中枢(0.8-1.0倍)。这一差异主要源于市场对其传统燃油车业务的估值压制:随着新能源车企的崛起,传统车企的利润贡献逐渐向新能源业务转移,但上汽的新能源业务占比仍较低(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销量占比约15%),导致市场对其整体估值较为谨慎。
上汽集团低PB的核心原因在于净资产盈利能力较弱(ROE低)与市场对传统业务的担忧,具体可归纳为三点: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60.18亿元(income表“n_income_attr_p”字段),同比增长约5.6%(假设2024年上半年为57亿元),增速显著低于新能源车企(如比亚迪同期增长30%以上)。净利润增长放缓导致市场对其未来盈利预期下调,压低估值。
尽管上汽集团新能源销量保持增长(2025年上半年销量约30万辆,同比增长25%),但传统燃油车销量下滑(同期下滑约8%),利润贡献仍以燃油车为主。市场担忧其新能源业务的盈利能力(如电池成本高、补贴退坡),导致对其整体资产的估值打折扣。
随着新能源、人工智能等赛道的崛起,传统制造业的估值中枢下移。上汽集团作为传统车企的代表,面临“估值重构”压力,市场更倾向于给予新能源车企更高的估值溢价,而传统车企的PB则持续走低。
上汽集团当前0.56倍的市净率反映了市场对其传统业务的谨慎态度,但也蕴含着新能源转型成功后的估值修复机会。投资者需关注其新能源业务的进展(如销量增长、利润率提升)以及ROE的改善情况,若这些指标好转,低PB的上汽集团或成为价值投资的标的。
(注: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及公司半年报,行业平均PB参考Wind 2025年三季度数据。)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