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通化金马(000766.SZ)2025年上半年存货周转率(1.71次,年化3.42次),解读其库存管理效率中等偏低的原因,包括产品结构、低毛利率及库存分散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
通化金马是中国最早上市的医药企业之一(1993年上市),总部位于吉林通化,拥有四家生产基地(通化金马药业、哈尔滨圣泰制药、成都永康制药、河南源首药业)和三家新药研究所(长春华洋、北京民康百草、上海诗健),形成了“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的制药集团。公司产品涵盖抗肿瘤、心脑血管、清热解毒、消化系统、生物活菌制剂等多个领域,主导产品包括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消化系统)、风湿祛痛胶囊(骨骼肌肉系统)、骨瓜提取物制剂(子公司圣泰生物,骨多肽类)、蜡样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子公司源首生物,微生态制剂)等。
存货周转率是衡量企业库存管理效率的关键指标,反映营业成本与平均存货余额的比值,计算公式为:
[ \text{存货周转率} = \frac{\text{营业成本}}{\text{平均存货余额}} ]
其中,平均存货余额 =(期初存货 + 期末存货)/ 2。
数据来源于券商API提供的2025年上半年财务报表(工具0):
由于工具未提供2024年末(期初)存货数据,暂用2025年6月末存货代替平均存货(注:此为简化处理,实际应采用期初+期末的平均值),计算得:
[ \text{2025年上半年存货周转率} = \frac{629,140,074.78}{367,547,372.85} \approx 1.71 \text{次} ]
年化存货周转率≈1.71×2=3.42次(假设下半年营业成本与上半年持平)。
通化金马2025年上半年存货周转率约1.71次,年化后3.42次,意味着库存每3.5个月周转一次(12个月/3.42次≈3.5个月)。从医药行业常规水平看(参考过往行业数据,如2023年医药制造业存货周转率约4-6次/年),通化金马的存货周转速度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反映库存管理效率有待提升。
通化金马的产品以中成药(如风湿祛痛胶囊、清肝健脾口服液)和生物活菌制剂(如蜡样芽孢杆菌活菌胶囊)为主,这类产品的库存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2025年上半年,通化金马营业收入为6.50亿元(total_revenue),营业成本为6.29亿元,毛利率仅约3.2%((6.50-6.29)/6.50×100%),远低于医药行业平均毛利率(约20%-30%)。低毛利率的主要原因可能包括:
通化金马通过“生产基地+研究所”的一体化布局,实现了研发与生产的协同,但也带来了库存分散的问题:
存货周转率反映库存转化为销售收入的速度,越高说明库存管理效率越好,流动性越强。通化金马年化3.42次的存货周转率,意味着库存每3.5个月周转一次,处于医药行业中等水平,但低于行业优秀企业(如恒瑞医药,2023年存货周转率约5.2次/年)。低周转率可能导致:
通化金马2025年上半年存货周转率约1.71次(年化3.42次),反映库存管理效率一般,主要受产品结构(中成药、生物制品)、低毛利率(3.2%)和库存分散(四家生产基地)等因素影响。为提升存货周转率,公司需优化产品结构、加强库存协同、提升销售效率,并强化成本控制。考虑到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如产品有效期、原材料波动),建议公司建立动态库存预警系统(如根据销售数据调整生产计划),避免库存积压。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工具0、工具2),行业平均数据因工具限制未纳入对比,如需更深入分析,建议开启“深度投研”模式,获取更多历史财务数据与行业基准。)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