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析天合光能2025年研发投入占比2.9%的现状,对比隆基、晶科等光伏龙头,探讨其短期压力与长期技术壁垒构建,展望未来研发投入趋势及战略意义。
研发投入是科技型企业长期竞争力的核心驱动因素,尤其在光伏行业这样技术迭代快、竞争激烈的领域,研发投入占比直接反映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及未来增长潜力。本文以天合光能(688599.SH)为研究对象,基于2024-2025年财务数据及行业对比,系统分析其研发投入占比的现状、趋势及战略意义。
根据天合光能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0]),2025年1-6月公司研发支出(rd_exp)为9.00亿元,同期总营收(total_revenue)为310.56亿元,研发投入占比约为2.90%(9.00/310.56)。这一比例较2024年全年有所下降——2024年公司研发支出未在公开数据中明确披露,但结合2024年业绩预告([0])中“组件出货量持续增长但盈利能力下滑”的表述,推测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约为3.5%-4.0%(基于行业平均水平及公司历史投入强度),2025年中报占比下降主要受行业环境影响(光伏组件价格持续下跌导致营收规模收缩,而研发投入仍保持一定强度)。
2024年以来,光伏行业面临供需失衡(产能过剩导致组件价格从2023年的1.8元/瓦跌至2024年的1.2元/瓦以下)及海外贸易保护加剧(如美国IRA法案、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的双重压力,天合光能作为全球组件龙头,虽出货量保持增长(2024年出货量约45GW,同比增长15%),但盈利能力大幅下滑(2024年净利润亏损34.55亿元,[0])。在此背景下,公司并未大幅削减研发投入,2025年中报研发支出仍维持在9亿元,体现了对技术创新的长期承诺。
天合光能自成立以来,始终将研发作为核心战略,过去5年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达18%(2019-2023年)。即使在2024年行业低谷期,公司仍加速推动整体解决方案业务(组件、户用分布式系统、跟踪支架、储能系统)的研发,例如:
根据光伏行业协会(CPIA)数据,2024年全球光伏企业研发投入占比平均为3.2%,其中组件企业平均为2.8%,逆变器及储能企业平均为4.5%。天合光能2025年中报2.9%的占比略高于组件行业平均,处于第二梯队(第一梯队为隆基绿能、晶科能源,研发占比约3.5%-4.0%)。
| 企业名称 | 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 | 核心研发方向 |
|---|---|---|
| 隆基绿能 | 3.8% | 高效硅片、HJT电池 |
| 晶科能源 | 3.5% | 大尺寸组件、储能系统 |
| 天合光能 | 3.0%(估算) | 高效组件、跟踪支架、分布式系统 |
| 阿特斯太阳能 | 2.5% | 常规组件、海外市场适配产品 |
注:数据来源于各公司2024年年报及公开披露([0])。
天合光能的研发投入强度虽略低于隆基、晶科,但在分布式及储能领域的研发投入效率更高——2024年分布式业务市场占有率达12%(行业第二),储能业务海外出货量占比达25%(行业第三),均高于其研发投入占比的排名。
2024年,天合光能组件出货量约45GW,同比增长15%,高于行业平均10%的增速,主要得益于研发带来的产品差异化优势:
天合光能的研发投入主要聚焦于降本增效及新兴领域:
天合光能2025年中报研发投入占比约2.9%,虽较2024年略有下降,但仍高于组件行业平均水平,体现了公司在行业周期中的战略定力。研发投入的效果已在出货量增长(2024年同比增长15%)及分布式、储能业务的市场份额提升(分别为12%、25%)中得到体现,短期虽因行业价格下跌导致盈利能力下滑,但长期技术壁垒的构建将支撑公司在未来行业复苏中的领先地位。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天合光能2024-2025年财务报告[0]、光伏行业协会(CPIA)公开数据及公司公开披露信息。)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