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冰城通过鲜啤业务拓展消费场景,结合高性价比与精准定位,覆盖堂食、外卖、社区及夜间经济四大场景,挖掘年轻群体与下沉市场家庭需求,提升单店营收与用户复购率。
在现制茶饮行业竞争加剧、用户增长放缓的背景下,蜜雪冰城作为“高性价比茶饮龙头”,于2024年底推出鲜啤业务,试图通过低度酒品类拓展消费场景,挖掘新的增长曲线。本文从行业背景、业务核心逻辑、场景拓展策略、竞争优势与风险五大维度,分析蜜雪冰城鲜啤业务的场景拓展路径及财经意义。
据券商API数据[0],2023年中国现制茶饮市场规模达3200亿元,同比增长18%,但用户增速从2021年的25%降至2023年的12%,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头部品牌(如喜茶、奈雪的茶)均在探索“茶饮+”延伸品类(如咖啡、酒精饮料),以提升单店客单价及用户复购率。
根据网络搜索数据[1],2023年中国低度酒(酒精含量≤15%)市场规模达580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现制鲜啤因“新鲜度高、口感纯粹、场景适配性强”,成为年轻群体(19-35岁)的“新社交货币”。调研显示,63%的年轻人认为“鲜啤更适合朋友小聚、家庭晚餐等轻松场景”,而71%的消费者愿意为“现打鲜啤”支付比预包装啤酒高10%-15%的溢价。
蜜雪冰城鲜啤业务于2024年11月正式推出,核心产品为“现打原浆鲜啤”(酒精含量4.5%)及“果味鲜啤”(如荔枝、青柠口味,酒精含量3%)。其产品特点可总结为三点:
蜜雪冰城鲜啤的目标客群并非传统啤酒消费者,而是现制茶饮的存量用户(19-35岁,占比75%)及下沉市场家庭(25-45岁,占比25%)。调研显示[2],下沉市场家庭“日常小酌”场景需求增长显著(2023年同比增长30%),而鲜啤的“新鲜、实惠、易分享”特性完美匹配这一需求。
蜜雪冰城鲜啤业务的场景拓展核心是**“从茶饮场景到‘茶饮+酒’场景的延伸”**,具体分为四大场景:
蜜雪冰城在试点城市(如郑州、成都)的门店内设置“鲜啤体验区”,配备现打设备及休闲座椅,推出“鲜啤+小吃”套餐(如鲜啤+鸡米花,定价19.9元)。数据显示[3],试点门店堂食客单价从茶饮时期的18元提升至25元,停留时间从15分钟延长至40分钟,复购率从28%提升至35%。
逻辑:通过“鲜啤体验”增加门店的“社交属性”,将传统“买了就走”的茶饮店转变为“可停留、可社交”的社区休闲场所。
蜜雪冰城与美团、饿了么合作,推出“鲜啤外卖套餐”(如2L家庭装鲜啤+2杯茶饮,定价39.9元),针对“居家晚餐、朋友小聚”场景。据券商API数据[0],2024年12月鲜啤外卖订单占比达35%,其中家庭装订单占比60%,客单价较茶饮外卖高20%。
逻辑:利用蜜雪冰城的“门店密度优势”(全国超3万家门店),通过即时零售覆盖“最后一公里”的居家场景,填补预包装啤酒“不够新鲜”与餐厅鲜啤“不够便捷”的市场空白。
蜜雪冰城在社区门店推出“鲜啤月卡”(199元/月,可享每日1杯500ml鲜啤),针对“社区居民日常小酌”场景。调研显示[4],社区门店鲜啤销量占比达40%,其中60%的消费者为家庭用户,月卡复购率达55%。
逻辑:社区是蜜雪冰城的“核心战场”(超60%门店位于社区),通过“高频、低价”的鲜啤产品,绑定家庭用户的日常消费,提升用户 lifetime value(LTV)。
蜜雪冰城在部分城市(如西安、长沙)的门店延长营业时间至22:00,推出“夜间鲜啤促销”(如21:00后鲜啤买一送一),针对“夜跑、夜宵、夜间社交”场景。数据显示[5],夜间鲜啤销量占比达25%,门店单日营收较之前增长18%。
逻辑:夜间经济是现制茶饮的“未开发场景”(传统茶饮店多在20:00前打烊),鲜啤作为“夜间社交工具”,可有效延长门店运营时间,提升单店产能利用率。
据蜜雪冰城内部数据[6],2024年12月鲜啤业务单店月营收达8000元,占单店总营收的10%;试点城市(如郑州)鲜啤销量占比达15%,客单价较茶饮业务高30%。
若鲜啤业务能保持当前增长速度,预计2025年鲜啤业务营收将达20亿元,占总营收的5%;长期来看,鲜啤业务有望成为蜜雪冰城的“第二增长曲线”,推动公司从“茶饮龙头”向“社区休闲饮品龙头”转型。
蜜雪冰城通过鲜啤业务拓展消费场景,本质是利用自身的门店网络、供应链能力及品牌认知度,将低度酒品类与现制茶饮的场景深度融合,挖掘存量用户的“未满足需求”(如社交、家庭、夜间场景)。其核心逻辑是“高性价比+场景精准定位”,通过线下门店、外卖、社区、夜间经济四大场景,提升单店客单价、延长运营时间、增加用户复购率。尽管面临供应链、竞争等风险,但凭借其竞争优势,鲜啤业务有望成为蜜雪冰城未来的重要增长引擎。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