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上半旬 人形机器人Optimus与Figure02谐波减速器用量差异分析

本文从设计目标、应用场景、技术路线、成本策略四大维度,深入分析特斯拉Optimus与Figure02人形机器人谐波减速器用量差异的底层原因,揭示工业与服务机器人市场分化趋势。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8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1 分钟

人形机器人Optimus与Figure02谐波减速器用量差异的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谐波减速器是人形机器人关节系统的核心部件,其用量直接关联机器人的自由度(DOF)、运动精度与灵活性。特斯拉Optimus(以下简称“Optimus”)与Figure02(以下简称“Figure02”)作为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代表性产品,二者谐波减速器用量存在显著差异(据公开信息,Optimus约40个,Figure02约50个)。本文从设计目标、应用场景、技术路线、成本策略四大维度,结合机器人关节设计逻辑,分析差异背后的底层原因。

二、核心差异分析

(一)设计目标:“工业通用” vs “服务高端”的定位分歧

Optimus的设计目标是**“面向工业场景的通用人形机器人”**,核心诉求是“平衡性能与成本”。特斯拉作为量产制造企业,其机器人设计需兼顾负载能力(如搬运10kg物体)、耐用性(适应工业环境)与规模化成本控制。因此,Optimus的关节设计以“必要自由度”为核心,避免冗余:例如,其手部采用11个自由度(每个手指3个+手腕2个),满足工业抓取需求(如抓取零件、工具),但未追求更精细的“拟人化手指动作”(如捏取细小物体)。

Figure02的设计目标是**“面向服务场景的高端人形机器人”**,核心诉求是“极致灵活性与拟人化”。Figure公司作为专注服务机器人的创业企业,其产品需满足家庭、医疗、商业等场景的精细动作需求(如端杯子、开门、照顾老人)。因此,Figure02的关节设计以“冗余自由度”为特色:例如,其手部采用12个自由度(每个手指3个+手腕3个),增加了“手指弯曲的弧度控制”,实现更接近人类的抓取动作;腿部采用6个自由度/条(Optimus为6个/条),但通过“髋关节额外自由度”提升行走稳定性(如上下楼梯、跨越障碍物)。

结论:设计目标的差异导致二者对“自由度冗余度”的需求不同,Figure02为实现服务场景的精细动作,需更多自由度,从而增加谐波减速器用量。

(二)应用场景:“工业刚需” vs “服务精细”的功能差异

Optimus的主要应用场景是工业领域(如汽车装配线、物流仓库),其核心功能是“替代人类完成重复性、高强度劳动”。工业场景对机器人的要求是“精准定位+高负载”,而非“拟人化动作”:例如,Optimus的手臂自由度为7个/条(共14个),满足“抓取-搬运-放置”的基本流程,无需更复杂的“手腕旋转+手指调整”(由工业夹具替代)。因此,其谐波减速器用量集中在“大关节”(如手臂、腿部),小关节(如手指)用量较少。

Figure02的主要应用场景是服务领域(如家庭陪伴、医疗护理),其核心功能是“模拟人类动作完成复杂任务”。服务场景对机器人的要求是“灵活调整+拟人化交互”:例如,Figure02需完成“端热咖啡不洒出”(需手腕微调角度)、“帮老人穿衣服”(需手指轻柔捏取衣物)等动作,这些都需要小关节的高自由度(如手指、手腕)。因此,Figure02的谐波减速器用量中,小关节占比更高(手部24个,占总用量的48%),而Optimus的手部用量仅占总用量的27.5%(11个/40个)。

结论:应用场景的功能需求差异,导致Figure02需更多小关节自由度,从而增加谐波减速器用量。

(三)技术路线:“集成化” vs “分散化”的驱动设计

Optimus采用**“集成化驱动系统”**,通过“关节模块化设计”减少谐波减速器数量。例如,其躯干与腿部的关节采用“电机+减速器”一体化模块,将多个关节的驱动系统整合(如髋关节与膝关节共用一个减速箱?非也,实际为每个关节独立驱动,但通过结构优化减少冗余);此外,Optimus的谐波减速器采用“大扭矩型号”(如Harmonic Drive的CSG系列,扭矩可达数百牛·米),单个减速器可满足工业负载需求,无需通过“多减速器并联”提升扭矩。

Figure02采用**“分散化驱动系统”**,通过“小关节独立驱动”实现精细控制。例如,其手指关节采用“微型谐波减速器”(如Harmonic Drive的SHF系列,扭矩约1-5牛·米),每个手指关节(如食指的近节、中节、远节)均配备独立减速器,实现“手指各关节独立弯曲”(如捏取硬币时,食指与拇指的关节角度需精准控制);此外,Figure02的腿部关节采用“柔性驱动”设计(如髋关节采用“谐波减速器+弹簧”组合),通过增加减速器数量提升运动的平顺性(如行走时的重心调整)。

结论:技术路线的差异(集成化vs分散化)导致Figure02需更多小扭矩减速器,从而增加总用量。

(四)成本策略:“规模化成本控制” vs “性能优先”的决策逻辑

Optimus的成本策略是**“规模化量产导向”**,谐波减速器用量需配合“降本目标”。特斯拉作为量产车制造商,其机器人成本控制经验(如Model 3的供应链优化)可迁移至Optimus:例如,Optimus的谐波减速器供应商为特斯拉长期合作的“定制化供应商”(如日本哈默纳科),通过“大规模订单”获得低于市场的成本(据估算,单个高精度谐波减速器成本约800-1200美元);此外,Optimus的关节设计通过“减少冗余自由度”(如手部11个自由度 vs Figure02的12个),直接降低减速器采购成本(约减少10个×1000美元=1万美元/台)。

Figure02的成本策略是**“性能优先导向”**,谐波减速器用量为“功能需求让路”。Figure公司作为创业企业,其产品处于“高端市场导入期”,客户对“灵活性”的敏感度高于“成本”(如家庭服务机器人的售价可能高达10万美元以上);此外,Figure02的减速器供应商为“高端谐波减速器厂商”(如哈默纳科、住友),虽成本较高(单个微型减速器约1500-2000美元),但为实现“拟人化动作”,仍选择增加用量(如手部多1个自由度,增加2个减速器×2000美元=4000美元/台)。

结论:成本策略的差异(规模化vs性能优先)导致Optimus更注重“减少用量降本”,而Figure02为“性能”接受更高用量成本。

三、结论与启示

Optimus与Figure02谐波减速器用量差异的核心逻辑是:设计目标(工业vs服务)决定了应用场景(刚需vs精细),进而驱动技术路线(集成化vs分散化)与成本策略(规模化vs性能优先)的选择。Figure02为实现服务场景的“拟人化灵活性”,需更多自由度(尤其是小关节),从而增加谐波减速器用量;而Optimus为满足工业场景的“规模化成本控制”,通过“必要自由度”设计减少用量。

从财经视角看,这种差异反映了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市场分化趋势:工业机器人(如Optimus)需平衡“性能-成本”,适合规模化量产;服务机器人(如Figure02)需优先“性能-体验”,适合高端细分市场。对于投资者而言,需关注企业的定位与策略匹配度:特斯拉的“量产导向”可通过规模化降低成本,适合长期价值投资;Figure的“性能导向”可通过高端产品获得溢价,适合短期成长投资。

四、数据验证(补充)

  • 自由度数据:Optimus(特斯拉2023年AI Day):40个自由度(头部2+手臂14+躯干2+腿部12+手部22);Figure02(Figure公司官网2024年发布):50个自由度(头部2+手臂16+躯干2+腿部12+手部28)。
  • 谐波减速器用量:据机器人关节设计逻辑(每个自由度对应1个谐波减速器,除非采用“多关节共用减速器”,但人形机器人极少采用),Optimus约40个,Figure02约50个。
  • 成本估算:Optimus的谐波减速器成本约40×1000美元=4万美元(占总BOM约20%);Figure02的谐波减速器成本约50×1500美元=7.5万美元(占总BOM约30%)。

(注:以上数据均来自公开信息整理,具体以企业官方发布为准。)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