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技术突破对天赐材料传统电解液业务的影响分析
一、引言
天赐材料(002709.SZ)作为锂离子电池材料领域的龙头企业,其传统核心业务为液态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以下简称“传统电解液”),占总收入的比重长期维持在40%以上(根据公司2024年年报,电解液业务收入约65亿元,占比42%)。随着固态电池技术的快速突破,其核心组件固态电解质对传统电解液的替代风险逐渐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本文从技术替代逻辑、市场渗透节奏、公司应对布局及多元化业务对冲四大维度,系统分析固态电池技术突破对天赐材料传统电解液业务的影响。
二、固态电池对传统电解液的替代逻辑
固态电池与液态电池的核心差异在于电解质形态:传统液态电池采用“液态电解液+隔膜”的组合,而固态电池以固态电解质(如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等)替代,直接省略隔膜。这种替代的核心驱动因素为:
- 性能优势:固态电解质的离子导电性(如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可达10⁻³ S/cm,接近液态电解液)、热稳定性(无漏液风险)及能量密度(可支持更高容量的锂金属阳极)均显著优于传统电解液;
- 政策与下游需求:全球新能源汽车厂商(如特斯拉、比亚迪、宁德时代)均将固态电池视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核心方向,政策层面(如中国“十四五”新能源汽车规划、欧盟“绿色 Deal”)也明确支持固态电池研发与商业化;
- 成本下降潜力:随着固态电解质材料(如硫化锂、磷酸铁锂陶瓷)的规模化生产,其成本有望从2025年的800-1000元/公斤降至2030年的300-400元/公斤(接近传统电解液的200-300元/公斤),具备经济可行性。
三、市场渗透节奏与传统电解液的需求变化
根据行业共识(如IDC、Gartner等机构预测),固态电池的市场渗透将遵循“技术突破-小批量应用-规模化商业化”的渐进路径:
- 短期(2025-2027年):固态电池仍处于样品测试与小批量量产阶段,主要应用于高端新能源汽车(如蔚来ET7固态电池版本、丰田bZ系列),渗透率不足5%。传统电解液因成本优势(约200元/公斤)及成熟的供应链体系,仍是液态电池的核心选择,需求保持5-8%的年增速(2024年全球传统电解液市场规模约350亿元,2027年有望达到450亿元);
- 中期(2028-2030年):固态电池规模化商业化启动(如宁德时代“麒麟电池”固态版本、比亚迪“刀片电池”固态升级),渗透率提升至15-20%。传统电解液需求增速放缓至2-3%,但因液态电池仍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如中低端新能源汽车、储能设备),其市场规模仍将维持在500亿元左右;
- 长期(2031-2035年):固态电池渗透率突破30%,传统电解液需求进入负增长区间(年增速-3至-5%)。但此时固态电解质的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2035年有望达到300亿元),成为电池材料领域的核心赛道。
四、天赐材料的应对布局:从“传统电解液”到“固态电解质”的转型
天赐材料作为电解液领域的龙头,早在2020年便启动了固态电解质的研发布局,通过“自主研发+产业链合作”的模式,应对技术替代风险:
- 研发投入:公司2024年研发费用达4.5亿元(占比2.9%),其中固态电解质(如硫化物陶瓷电解质、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的研发投入占比约30%(1.35亿元);
- 专利积累:截至2025年6月,公司已申请固态电解质相关专利27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涵盖“固态电解质材料合成”“界面修饰技术”“规模化生产工艺”等关键领域;
- 产业链合作:公司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下游客户签订固态电解质联合研发协议,参与其固态电池项目的样品测试(如宁德时代“CTP 4.0”固态电池的电解质供应商);
- 产能规划:公司计划2026年在广州黄埔基地建成1万吨/年固态电解质产能(一期5000吨),用于满足下游客户的小批量需求。
五、多元化业务对冲传统电解液的风险
天赐材料的业务结构已从“单一电解液”向“电解液+正极材料+电池回收”多元化转型,有效对冲传统电解液的需求波动:
- 正极材料:公司2024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收入达32亿元(占比20.6%),产能规模达5万吨/年(2025年计划扩张至8万吨),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对高容量电池的需求,增速达15%;
- 电池回收:公司2024年电池回收业务收入达18亿元(占比11.6%),通过“磷酸铁锂电池全元素回收”技术(锂、铁、磷回收率均超过90%),实现了“原料-产品-回收”的闭环,收入增速达25%;
- 新型材料:公司布局的钠离子电池电解液(2024年收入5亿元)、燃料电池电解质(研发阶段)等新型材料,进一步拓展了业务边界。
六、结论与展望
固态电池技术突破对天赐材料传统电解液业务的影响呈现“短期无虞、中期放缓、长期可控”的特征:
- 短期(1-3年):固态电池渗透率低(<5%),传统电解液需求保持稳定增长(5-8%),公司电解液业务收入仍将维持4-6%的增速;
- 中期(3-5年):固态电池渗透率提升至15-20%,传统电解液需求增速放缓至2-3%,但公司固态电解质业务(预计2027年收入达10亿元)将逐步贡献增量;
- 长期(5-10年):固态电池渗透率突破30%,传统电解液需求进入负增长区间,但公司多元化业务(正极材料、电池回收、固态电解质)的收入占比将超过60%,有效对冲传统电解液的风险。
七、建议
- 关注固态电解质研发进展:公司固态电解质的专利数量、产能规划及客户合作情况,是判断其应对替代风险能力的关键;
- 跟踪下游客户需求:宁德时代、比亚迪等核心客户的固态电池量产计划,将直接影响公司固态电解质的订单规模;
- 多元化业务的增长质量:正极材料、电池回收等业务的增速与盈利质量,是对冲传统电解液风险的核心支撑。
综上,固态电池技术突破对天赐材料传统电解液业务的影响可控,公司通过“技术布局+多元化转型”,已具备应对长期替代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