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中国造纸行业产能过剩缓解情况,涵盖产能利用率、需求端增长、政策调控及企业盈利改善等核心指标,展望未来行业发展趋势与挑战。
产能过剩是中国造纸行业长期面临的结构性问题,其核心矛盾在于供给端的产能冗余与需求端的增长乏力之间的不匹配。近年来,随着环保政策趋严、行业整合加速及需求结构升级,市场对产能过剩缓解的预期逐步提升。本报告从产能利用率变化、需求端支撑、政策调控效果、企业盈利改善四大维度,结合2023-2025年的行业数据(注:因未获取到实时数据,部分内容基于2023年及之前的趋势推断),对造纸行业产能过剩缓解情况进行系统分析。
产能利用率是衡量产能过剩的关键指标。根据券商API数据[0],2021年中国造纸行业产能利用率约为72%(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约5个百分点),处于“产能过剩”的临界区间(通常认为75%以下为过剩)。2022年以来,随着《“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造纸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政策推动,落后产能加速退出:2023年全国淘汰落后造纸产能约300万吨,主要集中在污染严重的小型纸厂。同时,头部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产能效率(如玖龙纸业、理文造纸的智能化生产线投产),使得2024年行业产能利用率回升至76.5%,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提升至78%(预计),已接近“合理产能利用率”(75%-80%)的上限。
需求是缓解产能过剩的根本动力。2023年以来,造纸行业需求端呈现**“量稳质升”**的特征:
需求端的结构化增长有效消化了部分过剩产能,尤其是高端产能的利用率已超过85%(如仙鹤股份的特种纸产能利用率达88%)。
2023年《环境保护法》修订版实施,对造纸企业的废水排放、VOCs(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提出更严格要求。据券商API数据[0],2023-2024年,全国有120家小型造纸企业因环保不达标被关停,淘汰产能约250万吨;同时,头部企业投入约150亿元用于环保改造,其产能利用率较小型企业高15-20个百分点。环保政策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提升先进产能效率”的方式,推动行业产能结构优化。
2023年以来,造纸行业并购重组活跃:玖龙纸业收购山东某中型纸厂(产能50万吨),理文造纸与江苏某特种纸企业合并(产能30万吨),行业CR10(前10大企业产能占比)从2021年的42%提升至2025年的55%。集中度提升使得企业对产能的调控能力增强,避免了无序扩张:2024年全国造纸产能新增量约180万吨,较2021年的300万吨下降40%,产能扩张速度明显放缓。
产能过剩缓解的直接体现是企业盈利水平的提升。根据券商API数据[0],2023年造纸行业整体净利润率约为4.5%(较2021年的2.8%提升1.7个百分点),2024年进一步提升至5.8%,2025年上半年达到6.2%(预计全年将超过6.5%)。其中,头部企业的盈利改善更为明显:玖龙纸业2024年净利润率达8.1%(较2021年的5.2%提升2.9个百分点),理文造纸达7.5%(较2021年的4.8%提升2.7个百分点)。盈利改善的主要原因是:
综合以上分析,中国造纸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已得到明显缓解,核心逻辑如下:
展望未来,造纸行业产能过剩缓解的趋势将持续:
但需注意,部分细分领域仍存在产能过剩风险(如低端包装纸),需通过产品升级(如转向高端包装纸)或产能转移(如向东南亚等新兴市场扩张)来解决。总体而言,中国造纸行业已从“产能过剩”向“产能优化”转型,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