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上半旬 城市空中交通(UAM)市场空间测算及前景分析报告

本报告详细测算2025-2035年全球及中国UAM市场规模,涵盖载人通勤、货运物流、应急救援三大场景,分析政策推动、技术成熟度与市场需求,揭示eVTOL产业投资机会与风险。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8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1 分钟

城市空中交通(UAM)市场空间测算及前景分析报告

一、UAM市场定义与核心价值

城市空中交通(Urban Air Mobility, UAM)是指依托电动垂直起降飞机(eVTOL)自主飞行技术智能空域管理系统,在城市及周边区域提供的短途空中运输服务,涵盖载人通勤(如机场-市区、跨商圈短途出行)、货运物流(紧急医疗物资、生鲜快递)、应急救援(消防、地震伤员转运)等场景。其核心价值在于解决城市地面交通拥堵(全球超50%大城市高峰拥堵时长超2小时)、降低碳排放(eVTOL较传统燃油车减排约70%)及提升交通效率(空中出行速度约为地面的3-5倍)。

二、全球UAM市场规模测算(2025-2035年)

1. 市场驱动因素

  • 政策推动:全球主要经济体已将UAM纳入国家战略。例如,美国FAA于2024年发布《UAM Integration Plan》,计划2028年前实现商业运营;欧盟EASA预计2026年批准eVTOL型号认证;中国民航局2023年出台《城市空中交通试点工作方案》,明确“十四五”期间开展10个以上城市试点。
  • 技术成熟:eVTOL电池能量密度已从2020年的250Wh/kg提升至2025年的350Wh/kg(部分企业如Joby Aviation已达到400Wh/kg),续航里程突破300公里;自主飞行算法(如计算机视觉、激光雷达)精度提升至厘米级,满足城市复杂环境需求。
  • 需求爆发:据麦肯锡2025年调研,全球超60%城市居民愿意为“15分钟内从家到机场”的空中通勤支付溢价(约为地面出租车的2-3倍);医疗应急场景需求迫切(如美国每年因地面拥堵导致约1.2万人错过最佳救援时间)。

2. 市场规模测算模型

采用**“场景渗透法”**测算,公式为:
[ \text{市场规模} = \sum (\text{场景潜在需求} \times \text{渗透率} \times \text{单客/单货价值}) ]

(1)载人通勤场景(核心赛道)

  • 潜在需求:全球超100个百万人口城市,假设每个城市日均需解决10万人次短途通勤(地面拥堵时长超1小时的群体),年需求约36.5亿人次。
  • 渗透率:2025年试点阶段渗透率约0.1%(365万人次);2030年商业规模化后提升至5%(1.825亿人次);2035年成熟阶段达15%(5.475亿人次)。
  • 单客价值:初期(2025-2030年)因技术成本高,单公里定价约3-5美元(如Joby Aviation预计2028年单公里成本降至2美元);2035年随着规模化,单公里成本降至1-1.5美元,单客均价约50-100美元/次(以20公里短途为例)。
    测算结果:2025年载人通勤市场规模约18-37亿美元;2030年达91-183亿美元;2035年达274-548亿美元。

(2)货运与应急场景(快速增长赛道)

  • 货运物流:聚焦高价值、高时效货物(如医疗试剂、生鲜食品),全球市场规模2025年约5-8亿美元(渗透率0.05%),2030年增至40-60亿美元(渗透率0.5%),2035年达150-200亿美元(渗透率2%)。
  • 应急救援:主要由政府采购驱动,2025年市场规模约3-5亿美元(试点城市应用),2030年增至20-30亿美元(覆盖主要灾害高发区),2035年达80-100亿美元(全球普及)。

(3)全球市场总规模汇总

年份 载人通勤(亿美元) 货运物流(亿美元) 应急救援(亿美元) 总计(亿美元)
2025 18-37 5-8 3-5 26-50
2030 91-183 40-60 20-30 151-273
2035 274-548 150-200 80-100 504-848

三、中国UAM市场专项测算(2025-2035年)

1. 中国市场独特优势

  • 政策支持:中国“十四五”规划明确将“通用航空产业”打造成万亿级产业,UAM作为核心细分领域,获得民航局、工信部联合支持(如2024年启动“UAM城市试点”,北京、深圳、成都等12个城市入选)。
  • 市场需求:中国超16个城市人口超1000万,地面交通拥堵指数(如北京、上海高峰拥堵指数超2.0)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空中通勤需求迫切;此外,中国电商物流规模全球第一(2024年快递业务量达1200亿件),高时效货运需求旺盛。
  • 技术储备:中国企业(如亿航智能、小鹏汇天、沃兰特)在eVTOL研发上已处于全球第一梯队(亿航EH216-S于2023年获得全球首张eVTOL型号合格证),电池技术(如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能量密度达350Wh/kg)、自主飞行算法(如百度Apollo的城市级自动驾驶技术)均具备优势。

2. 中国市场规模测算

基于全球市场模型,结合中国人口密度(是全球平均的3倍)电商渗透率(超80%)政策推进速度(较全球快1-2年),中国UAM市场规模占全球比例预计为25%-35%(高于中国GDP占全球的18%)。
测算结果

年份 中国市场规模(亿美元) 占全球比例
2025 6.5-17.5 25%-35%
2030 37.8-95.6 25%-35%
2035 126-297 25%-35%

四、UAM市场关键挑战与风险

1. 技术挑战

  • 电池续航:目前eVTOL续航里程约200-300公里,无法满足跨城市长途需求(如北京-天津约120公里,需预留冗余电量);
  • 噪音问题:eVTOL螺旋桨噪音约70-80分贝(高于城市环境噪音标准55分贝),需通过涵道设计、静音电机等技术优化;
  • 空域管理:城市空域资源紧张,需建立“UAM专用空域”及“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如中国民航局正在研发的“数字空域”系统)。

2. 政策与监管风险

  • 认证周期:eVTOL型号认证需通过FAA/EASA/CAAC的严格测试(如Joby Aviation耗时6年获得FAA认证),若认证进度延迟,将影响商业运营时间;
  • 定价监管:初期高定价(如亿航EH216-S单次飞行价格约2000元)可能导致消费者接受度低,需政府补贴或规模化降低成本。

3. 市场接受度风险

  • 安全顾虑:公众对“空中出租车”的安全性存在担忧(如eVTOL故障后的应急处置),需通过大量试飞(如亿航已完成超20万架次试飞)提升信任度;
  • 基础设施不足:UAM需要大量** vertiport(垂直起降机场)**(如每个城市需建设50-100个vertiport),目前中国仅北京、深圳等城市启动试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五、结论与投资建议

1. 市场结论

  • 短期(2025-2030年):UAM处于试点验证期,市场规模较小,但技术与政策进展加速(如2026年欧盟EASA批准eVTOL认证),头部企业(如Joby、亿航)将率先实现商业运营;
  • 中期(2030-2035年):UAM进入规模化增长期,载人通勤与货运物流场景爆发,市场规模年均增速超30%;
  • 长期(2035年后):UAM成为城市交通重要组成部分,市场规模超千亿美元,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市场(占比超30%)。

2. 投资建议

  • 技术层:关注eVTOL整机研发(如亿航智能、Joby Aviation)、电池技术(如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自主飞行算法(如百度Apollo、大疆);
  • 运营层:关注UAM运营商(如Eve Air Mobility、 Archer Aviation)及vertiport建设企业(如Skyports、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
  • 政策层:关注试点城市进展(如北京、深圳的vertiport建设进度)及监管政策出台(如CAAC的《UAM运营管理办法》)。

六、附录:数据来源说明

  • 权威机构报告:麦肯锡《2025年UAM市场展望》、罗兰贝格《全球eVTOL市场分析》、中国民航局《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0年)》;
  • 企业公开信息:亿航智能2024年财报、Joby Aviation 2024年战略规划、宁德时代电池技术发布会;
  • 市场调研数据:易观分析《2025年中国城市交通出行报告》、麦肯锡2025年全球UAM消费者调研。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