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上半旬 低空经济政策未来5-10年变化趋势及影响分析

本报告分析低空经济政策从顶层设计、空域管理到技术创新的五大维度变化趋势,预测2025-2035年政策支持力度及产业规模化路径,涵盖eVTOL、无人机物流等关键领域。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8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0 分钟

低空经济政策支持力度未来变化趋势分析报告

一、引言

低空经济(Low-Altitude Economy)是指以低空空域(通常指1000米以下)为载体,涵盖通用航空、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低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UAM)等领域的新型经济形态。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空经济契合“新型城镇化”“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国家战略方向,其政策支持力度的变化直接影响产业规模化落地进程。本文基于政策演变逻辑、市场需求驱动及技术发展趋势,从顶层设计、空域管理、技术创新、应用场景、财税金融五大维度,分析未来5-10年低空经济政策支持的变化趋势。

二、政策演变回顾:从“放管结合”到“加快发展”

中国低空经济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

  1. 探索起步期(2010-2019年):以空域管理改革为核心,出台《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2016年),提出“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分步实施”的改革思路,试点开放部分地区低空空域(如海南、广东)。
  2. 规划布局期(2020-2023年):将低空经济纳入国家战略,《“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2021年)明确“推进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发展通用航空”;《“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规划》(2022年)提出“推动无人机、eVTOL等低空智能装备的场景应用”。
  3. 加速推进期(2024年至今):出台《关于加快低空经济发展的意见》(2024年,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国内首个针对低空经济的综合性政策文件,明确“到2027年,低空经济规模突破5000亿元;到2030年,形成完善的低空经济产业体系”的目标,标志着政策从“放管”向“加快发展”转变。

三、未来政策支持力度的核心变化方向

(一)顶层设计:从“专项规划”到“体系化支撑”,强化跨部门协同

未来,低空经济政策将从“单一产业规划”向“多维度体系化支撑”延伸,重点解决跨部门协调问题。例如:

  • 规划衔接:将低空经济纳入“十五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规划》等衔接,明确各部门职责(如民航局负责适航认证,交通运输部负责物流场景应用,工信部负责装备制造)。
  • 标准体系:加快制定低空经济标准体系,包括eVTOL适航标准、无人机物流操作规范、空域使用管理标准等。例如,民航局2024年启动的“eVTOL适航认证试点”,未来将形成符合中国国情且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如借鉴欧洲EASA的CS-23标准),降低企业研发成本。

(二)空域管理:从“试点开放”到“全面推广”,优化空域资源配置

空域是低空经济的核心资源,未来政策将重点解决空域供给不足问题,推动“试点开放”向“全面推广”转变:

  • 扩大试点范围:现有试点城市(如深圳、成都、重庆、杭州)将向中西部地区扩展(如陕西、湖北、湖南),这些地区通用航空产业基础较好(如陕西的西飞集团、湖北的中航工业武汉基地),且空域资源相对充足。
  • 简化审批流程:推行“一网通办”空域申请机制,将低空空域分为管制空域、监视空域、报告空域三类,扩大监视空域(无需实时审批,只需报备)和报告空域(无需审批,只需报告)的范围。例如,2024年深圳试点的“无人机空域动态管理系统”,实现了“即时申请、即时获批”,未来将在全国推广。
  • 推动军民融合:加强军民航空域协同,建立“军民联合空域管理中心”,优化繁忙地区(如京津冀、长三角)的空域使用效率。例如,2023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周边的“低空物流试点”,就是军民航协同的成果。

(三)技术创新:从“研发支持”到“产业化引导”,聚焦关键核心技术

低空经济的技术瓶颈主要在eVTOL、无人机动力系统、适航认证等领域,未来政策将从“研发补贴”向“产业化引导”倾斜:

  • 关键技术攻关:设立低空经济技术创新专项基金,支持企业研发高续航无人机电池、eVTOL动力系统、低空通信技术(如5G+北斗的高精度定位)。例如,工信部2024年出台的《关于支持无人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对“续航时间超过2小时的工业级无人机”给予研发补贴(最高500万元)。
  • 适航认证支持:建立“适航认证快速通道”,对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的eVTOL、无人机企业(如亿航智能、小鹏汇天),简化认证流程(如将认证周期从3年缩短至1.5年)。例如,民航局2024年对亿航EH216-S的适航认证,就是“快速通道”的试点成果。

(四)应用场景:从“示范项目”到“规模化落地”,鼓励场景创新

未来,政策将重点推动应用场景规模化落地,解决“重装备、轻应用”问题:

  • 重点场景支持:聚焦物流、应急救援、城市交通三大场景:
    • 低空物流:支持京东、顺丰等企业开展“无人机+冷链”“无人机+农村物流”试点,例如2024年京东在陕西榆林的“无人机农村配送试点”,覆盖10个乡镇,未来将推广至全国农村地区。
    • 应急救援:将无人机纳入国家应急救援体系,支持企业研发“大型消防无人机”“医疗救援无人机”(如2024年河南暴雨中的“翼龙-2”无人机,实现了“空中基站+物资投放”)。
    • 城市交通:鼓励深圳、成都等城市开展“eVTOL城市空中交通试点”,例如2024年深圳的“eVTOL通勤试点”,连接宝安国际机场与福田中心区,未来将逐步扩大线路。
  • 场景创新激励:设立“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创新奖”,对具有示范效应的场景(如“无人机+数字乡村”“eVTOL+旅游”)给予补贴(最高200万元)。

(五)财税金融:从“一般性支持”到“精准化赋能”,降低企业成本

未来,财税金融政策将更精准,针对低空经济企业的“痛点”(如研发成本高、融资难)提供支持:

  • 税收优惠:扩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对低空经济企业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至100%(如无人机、eVTOL企业);对符合条件的低空经济企业(如年营收超过1亿元、研发投入占比超过5%),给予企业所得税减免(最高10%)。
  • 金融支持:设立低空经济专项基金(如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牵头的“中国低空经济产业基金”),重点投资eVTOL、无人机、低空通信等领域的企业;鼓励银行推出“低空经济专项贷款”,给予优惠利率(如LPR-50BP)。

四、风险因素:政策推进的潜在挑战

尽管政策支持力度将持续加大,但仍需关注三大风险

  1. 空域安全风险:低空飞行器数量增加可能导致“空域拥堵”或“安全事故”,可能导致政策推进放缓(如2023年成都无人机“黑飞”事件,导致当地空域临时关闭)。
  2. 技术成熟度风险:eVTOL、无人机的电池续航(如eVTOL的续航时间需达到30分钟以上才能满足城市通勤需求)、噪音污染(如eVTOL的噪音需低于70分贝)等技术问题,可能影响应用场景落地,进而影响政策支持力度。
  3. 市场需求风险:如果低空物流、城市交通等场景的用户接受度(如消费者对eVTOL的安全性信任度)低于预期,可能导致政策支持力度调整(如减少对应用场景的补贴)。

五、结论

未来5-10年,低空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将持续强化,核心方向是解决空域资源约束、推动技术产业化、促进应用场景落地。具体来看:

  • 短期(2025-2027年):重点推进试点范围扩大(如中西部地区)、标准体系建设(如eVTOL适航标准)、应用场景示范(如低空物流、应急救援)。
  • 中期(2028-2030年):实现空域全面开放(如监视空域占比达到50%以上)、技术产业化落地(如eVTOL批量交付)、应用场景规模化(如无人机物流覆盖全国农村地区)。
  • 长期(2031-2035年):形成完善的低空经济产业体系,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如占GDP比重达到2%以上)。

总体来看,低空经济政策支持力度的变化,将推动产业从“试点探索”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