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航空工业如何转化为低空经济优势?财经分析报告

本文分析成都航空工业基础如何通过产业联动、技术赋能、企业转型和产业集群四大路径,转化为低空经济优势,助力成都成为全国领先的低空经济示范城市。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8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0 分钟

成都航空工业基础转化为低空经济优势的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低空经济是指以低空空域(一般指1000米以下)为依托,通过通用航空、无人机、低空物流、低空旅游等业态实现的经济活动,具有高附加值、强带动性的特点。成都作为中国航空工业的重要基地,拥有成飞集团、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611所)、成都发动机集团(成发)等龙头企业,在飞机制造、航空发动机、航电系统、无人机研发等领域具备深厚技术积累。本文从产业基础、政策驱动、市场潜力、转化路径四大维度,分析成都如何将航空工业优势转化为低空经济竞争力。

二、成都航空工业基础现状

成都航空工业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经过70年发展,已形成**“主机制造-零部件配套-研发设计-维修服务”**完整产业链,核心企业及技术优势如下:

  1. 主机制造:成飞集团是中国重要的歼击机和无人机生产基地,拥有歼-20(第五代隐身战机)、翼龙系列无人机(察打一体、民用应急)等核心产品,年产能约150架军机及无人机;成发集团专注于航空发动机研发,具备涡扇、涡桨发动机生产能力,为军机及通用航空提供动力支持。
  2. 研发设计:中航工业成都所(611所)是中国先进战机设计龙头,拥有空气动力学、飞控系统、航电集成等核心技术,承担了歼-10、歼-20、翼龙无人机的设计任务;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具备整机研发及改型能力。
  3. 零部件配套:成都拥有近200家航空零部件企业,涵盖机体结构、液压系统、电子设备等领域,如成都爱乐达航空制造(新三板,专注航空零部件精密加工)、成都航宇超合金技术(高温合金材料,用于发动机叶片)。

三、成都低空经济发展环境与市场潜力

(一)政策驱动:低空空域改革与产业规划

四川是全国首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2017年获批),成都作为试点核心区域,已开放**成都平原地区(包括成都、德阳、绵阳等市)**低空空域,允许通用航空短途运输、无人机物流、应急救援等场景应用。2023年,成都市出台《成都市低空经济发展规划(2023-2030年)》,明确目标:到2025年,低空经济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到2030年,建成全国领先的低空经济产业集群。重点任务包括:

  • 推动通用航空产业升级:支持成飞、成发等企业研发小型通用飞机(如塞斯纳级别的活塞式飞机),打造通用航空制造基地;
  • 发展无人机产业:重点培育工业级无人机(农业植保、物流配送)、消费级无人机(航拍、娱乐),目标2025年无人机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
  • 拓展低空应用场景:开展无人机配送试点(如京东、顺丰在成都的无人机物流项目)、通用航空短途运输(成都至绵阳、乐山的短途航线)、低空旅游(成都周边山区的直升机观光)。

(二)市场潜力:多领域需求爆发

  1. 通用航空:成都及周边地区通用航空需求增长迅速,2024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通用航空起降量达1.2万架次,主要用于短途运输、应急救援、农业作业。预计2025年,成都通用航空产业产值将达150亿元。
  2. 无人机:成都无人机产业已形成“研发-生产-运营”全链条,2024年无人机产值约120亿元,其中工业级无人机占比60%(如翼龙-2无人机用于四川森林火灾监测)。预计2025年,无人机物流(如京东“京鸿”无人机配送)、农业植保(如大疆T30无人机)需求将推动产值增长至200亿元。
  3. 低空物流:成都作为西南物流枢纽,低空物流需求迫切。2024年,顺丰、京东在成都开展无人机配送试点,覆盖双流、天府新区等区域,配送时效较传统物流提升50%。预计2025年,低空物流市场规模将达50亿元。
  4. 低空旅游:成都周边有青城山、都江堰、西岭雪山等旅游资源,低空旅游(直升机、动力伞)成为新增长点。2024年,成都低空旅游接待游客约20万人次,产值约30亿元。预计2025年,随着政策放宽,产值将达50亿元。

四、航空工业转化为低空经济优势的路径分析

(一)产业联动:从“军机配套”到“低空零部件”

成都航空工业的零部件企业(如爱乐达、航宇超合金)可依托现有精密加工能力,转型生产低空航空器零部件。例如:

  • 爱乐达:原本为成飞提供歼-20的机体零部件,2023年开始为大疆无人机生产铝合金机架,2024年该业务收入占比达20%;
  • 航宇超合金:原本生产航空发动机叶片的高温合金材料,2024年开始为无人机企业提供电机外壳材料,收入增长30%。

(二)技术赋能:从“军机研发”到“低空技术应用”

成都航空工业的核心技术(如空气动力学、飞控系统、发动机技术)可直接应用于低空经济领域:

  • 飞控系统:611所的歼-20飞控技术(矢量推力控制、自主导航)可转化为无人机的自主飞行系统,如翼龙-2无人机的“自动起降+自主巡航”技术已应用于民用应急救援;
  • 发动机技术:成发集团的涡桨发动机(如WJ-6)可小型化用于通用航空飞机(如运-12的改进型),2024年成发与四川航空合作研发的小型涡桨发动机已完成试飞;
  • 空气动力学:成飞的歼-10机翼设计技术可优化通用航空飞机的升力性能,降低油耗,2023年成飞为四川通用航空设计的“成都-1号”小型飞机已投入市场。

(三)企业转型:从“军机制造”到“低空业态运营”

成飞、成发等大型企业通过成立子公司或合资公司,进入低空经济运营领域:

  • 成飞翼龙无人机:成飞的翼龙系列无人机原本用于军事领域,2022年成立“成飞翼龙民用无人机公司”,专注于应急救援、农业植保、物流配送等民用场景,2024年民用无人机收入占比达35%;
  • 成发通用航空:成发集团2023年与四川航空合资成立“成发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运营通用航空短途运输(成都至绵阳)、低空旅游(成都至青城山),2024年载客量达5万人次,收入约2亿元。

(四)产业集群:从“航空基地”到“低空经济园区”

成都依托中航工业成都航空产业基地(位于双流区),打造“低空经济产业园区”,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

  • 园区已聚集无人机企业(如大疆成都研发中心、翼龙民用无人机公司)、低空物流企业(如京东无人机成都运营中心、顺丰低空物流分公司)、低空旅游企业(如四川通用航空旅游公司);
  • 2024年,园区产值达180亿元,占成都低空经济总产值的36%,形成“研发-生产-运营”全生态链。

五、挑战与对策

(一)挑战

  1. 低空空域管理效率不足:虽然四川是低空空域试点,但审批流程仍较复杂(如无人机飞行需要提前3天申请),影响低空物流的时效性;
  2. 标准规范不完善:低空经济的安全标准(如无人机载重限制、飞行高度)、行业规范(如低空旅游的保险要求)尚未统一,制约产业规模化;
  3. 成本较高:通用航空飞机、工业级无人机的价格仍较高(如“成都-1号”小型飞机售价约500万元),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购买需求。

(二)对策

  1. 深化低空空域改革:推动“一网通办”平台建设,简化无人机飞行审批流程(如实时在线申请),2025年计划将审批时间缩短至24小时内;
  2. 完善标准规范:成都市市场监管局2024年联合无人机企业、通用航空企业制定《成都市低空经济安全标准》,明确无人机载重(最大50公斤)、飞行高度(最大500米)等要求;
  3. 降低成本:通过产业集群效应(如园区企业联合采购原材料)、技术升级(如无人机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降低生产成本,2025年计划将工业级无人机价格降低20%。

六、结论

成都的航空工业基础(企业、技术、产能)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通过产业联动、技术赋能、企业转型、产业集群四大路径,可有效将航空工业优势转化为低空经济优势。预计2025年,成都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将突破500亿元,成为西南地区低空经济的核心增长极。随着低空空域改革的深化和产业生态的完善,成都有望成为全国领先的低空经济示范城市。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