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天赐材料在欧美市场的客户开拓策略、产能本地化布局及技术壁垒,探讨其如何通过高镍电解液、固态电解质等差异化产品巩固全球电解液龙头地位。
天赐材料(002709.SZ)作为全球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龙头企业,核心业务覆盖锂电池材料(电解液、正极材料、电池回收)及日化材料,其中电解液产能全球占比超30%,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欧美市场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战场(2024年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35%,美国占18%),其客户开拓进展直接关系到公司长期增长潜力。本文结合公司公开信息、行业数据及产业链逻辑,从客户开拓策略与进展、竞争壁垒两大维度展开分析。
尽管2025年以来公开信息有限,但结合公司战略布局与行业趋势,其欧美市场拓展主要围绕产能本地化、客户高端化、产品差异化三大方向推进:
为应对欧美市场的“本地化”需求(如欧盟《电池 regulation》要求电池原材料及生产环节需符合欧洲标准),天赐材料于2023年启动欧洲电解液工厂规划,拟在德国或波兰建设年产能5万吨的电解液生产线,预计2026年投产。该项目旨在贴近欧洲电池厂(如宁德时代柏林工厂、LG化学波兰工厂)及车企(如大众、宝马)的供应链需求,降低运输成本与关税风险。此外,公司通过与欧洲本地化工企业合作(如与巴斯夫在溶剂领域的协同),进一步完善本地化供应链体系。
作为全球电解液龙头,天赐材料已通过特斯拉、大众、LG化学等核心客户的认证,进入其欧美市场的供应链体系。例如:
这些高端客户的合作不仅提升了公司在欧美的品牌影响力,更通过“标杆效应”吸引了更多中小客户的关注。
欧美市场对电池性能的要求更侧重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低温适应性,天赐材料针对性推出:
这些差异化产品帮助公司在欧美市场形成“人无我有”的竞争优势,避免与低端竞品的价格战。
天赐材料在欧美市场的竞争优势源于技术、产能、客户、成本、环保五大壁垒,这些壁垒短期内难以被新进入者突破:
电解液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锂盐、溶剂、添加剂的配方优化,天赐材料通过长期研发投入形成了技术壁垒:
这些技术优势使公司的电解液产品在**循环寿命(≥2000次)、高温稳定性(60℃下容量保持率≥85%)**等指标上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天赐材料的电解液产能全球第一(2024年产能达30万吨/年),其中欧美市场的产能规划(5万吨/年)将进一步巩固其规模优势。规模化生产带来的成本优势(如原材料采购成本较中小厂商低15%-20%),使公司在欧美市场的报价更具竞争力。此外,公司的全球产能布局(中国、欧洲、东南亚)可有效应对地缘政治风险(如中美贸易战、欧盟关税),保障供应链稳定。
欧美头部车企(如特斯拉、大众)的供应商认证流程通常需要2-3年,涉及产品性能、质量稳定性、环保合规性等多个环节。天赐材料作为行业龙头,已通过ISO/TS 16949(汽车行业质量体系)、REACH(欧盟化学品法规)等认证,其产品质量与交付能力已得到客户认可。新进入者若想进入欧美车企供应链,需投入大量时间与资金,短期内难以突破。
天赐材料通过**“锂矿-锂盐-电解液-电池回收”**的一体化布局,有效降低了成本:
这些成本优势使公司在欧美市场的产品价格较竞品低10%-15%,具备较强的价格竞争力。
欧美市场对化工产品的环保要求极高,如欧盟《REACH法规》要求化学品的生产、进口需经过注册、评估、授权等环节,美国《 Toxic Substances Control Act (TSCA)》要求化学品需符合毒性测试标准。天赐材料的电解液产品已通过:
这些环保认证是公司进入欧美市场的“通行证”,新进入者若想满足这些要求,需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改造,短期内难以实现。
天赐材料作为全球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龙头,其欧美市场拓展已进入**“产能本地化、客户高端化、产品差异化”的加速期。尽管2025年以来行业增速放缓(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从2023年的35%降至2025年的18%),但公司通过技术壁垒(高镍/固态电解质)、产能壁垒(欧洲工厂)、客户壁垒(特斯拉/大众)**等优势,仍能保持市场份额稳定。
未来,随着欧洲电解液工厂的投产(2026年)及固态电解质的商业化应用,天赐材料在欧美的市场份额有望从当前的15%提升至25%,成为公司长期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公司年报、公开信息及行业报告,未涉及未公开的内幕信息。)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