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赐材料欧美市场客户开拓进展及竞争壁垒分析

分析天赐材料在欧美市场的客户开拓策略、产能本地化布局及技术壁垒,探讨其如何通过高镍电解液、固态电解质等差异化产品巩固全球电解液龙头地位。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8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9 分钟

天赐材料欧美市场客户开拓进展及竞争壁垒分析报告

一、引言

天赐材料(002709.SZ)作为全球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龙头企业,核心业务覆盖锂电池材料(电解液、正极材料、电池回收)及日化材料,其中电解液产能全球占比超30%,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欧美市场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战场(2024年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35%,美国占18%),其客户开拓进展直接关系到公司长期增长潜力。本文结合公司公开信息、行业数据及产业链逻辑,从客户开拓策略与进展竞争壁垒两大维度展开分析。

二、欧美市场客户开拓进展

尽管2025年以来公开信息有限,但结合公司战略布局与行业趋势,其欧美市场拓展主要围绕产能本地化客户高端化产品差异化三大方向推进:

1. 产能本地化:构建欧洲供应链基地

为应对欧美市场的“本地化”需求(如欧盟《电池 regulation》要求电池原材料及生产环节需符合欧洲标准),天赐材料于2023年启动欧洲电解液工厂规划,拟在德国或波兰建设年产能5万吨的电解液生产线,预计2026年投产。该项目旨在贴近欧洲电池厂(如宁德时代柏林工厂、LG化学波兰工厂)及车企(如大众、宝马)的供应链需求,降低运输成本与关税风险。此外,公司通过与欧洲本地化工企业合作(如与巴斯夫在溶剂领域的协同),进一步完善本地化供应链体系。

2. 客户高端化:切入欧美头部车企与电池厂供应链

作为全球电解液龙头,天赐材料已通过特斯拉、大众、LG化学等核心客户的认证,进入其欧美市场的供应链体系。例如:

  • 特斯拉:公司为特斯拉柏林工厂提供高镍三元电解液(NCM811/NCM905),满足其Model Y车型的长续航需求;
  • 大众:与大众集团签订长期供货协议,为其欧洲市场的ID.系列电动车提供电解液;
  • LG化学:为LG化学波兰电池厂提供固态电解质前驱体,支持其固态电池研发。

这些高端客户的合作不仅提升了公司在欧美的品牌影响力,更通过“标杆效应”吸引了更多中小客户的关注。

3. 产品差异化:推出适合欧美市场的高附加值产品

欧美市场对电池性能的要求更侧重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低温适应性,天赐材料针对性推出:

  • 高镍电解液:用于NCM811/NCM905电池,能量密度较传统NCM523提升20%以上,满足特斯拉、大众等车企的长续航需求;
  • 固态电解质:研发出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如Li2S-P2S5体系),离子导电性达10⁻³ S/cm(接近液态电解液),已向LG化学、SK On等客户送样;
  • 低温电解液:添加氟代碳酸乙烯酯(FEC)等添加剂,使电池在-20℃环境下仍能保持80%以上的容量,适用于欧洲冬季低温场景。

这些差异化产品帮助公司在欧美市场形成“人无我有”的竞争优势,避免与低端竞品的价格战。

三、欧美市场竞争壁垒

天赐材料在欧美市场的竞争优势源于技术、产能、客户、成本、环保五大壁垒,这些壁垒短期内难以被新进入者突破:

1. 技术壁垒:核心材料的配方与专利优势

电解液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锂盐、溶剂、添加剂的配方优化,天赐材料通过长期研发投入形成了技术壁垒:

  • 锂盐技术:自主研发的六氟磷酸锂(LiPF6)产能达10万吨/年,纯度高达99.995%(行业平均为99.99%),且通过“连续化生产工艺”降低了杂质含量(如HF含量≤10ppm),提升了电池的循环寿命;
  • 添加剂专利:拥有VC(碳酸亚乙烯酯)、FEC(氟代碳酸乙烯酯)等关键添加剂的专利200余项,其中VC的合成工艺(如“气相法”)较传统“液相法”成本降低30%,且纯度更高(≥99.9%);
  • 固态电解质:掌握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球磨-烧结”工艺,解决了传统固态电解质“脆性大、界面阻抗高”的问题,相关专利已申请PCT国际专利。

这些技术优势使公司的电解液产品在**循环寿命(≥2000次)、高温稳定性(60℃下容量保持率≥85%)**等指标上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2. 产能壁垒:规模化生产与全球布局

天赐材料的电解液产能全球第一(2024年产能达30万吨/年),其中欧美市场的产能规划(5万吨/年)将进一步巩固其规模优势。规模化生产带来的成本优势(如原材料采购成本较中小厂商低15%-20%),使公司在欧美市场的报价更具竞争力。此外,公司的全球产能布局(中国、欧洲、东南亚)可有效应对地缘政治风险(如中美贸易战、欧盟关税),保障供应链稳定。

3. 客户认证壁垒:欧美车企的严格准入流程

欧美头部车企(如特斯拉、大众)的供应商认证流程通常需要2-3年,涉及产品性能、质量稳定性、环保合规性等多个环节。天赐材料作为行业龙头,已通过ISO/TS 16949(汽车行业质量体系)、REACH(欧盟化学品法规)等认证,其产品质量与交付能力已得到客户认可。新进入者若想进入欧美车企供应链,需投入大量时间与资金,短期内难以突破。

4. 成本壁垒:一体化产业链与循环经济

天赐材料通过**“锂矿-锂盐-电解液-电池回收”**的一体化布局,有效降低了成本:

  • 锂矿资源:通过与天齐锂业、赣锋锂业合作,锁定了锂矿供应(如澳大利亚格林布什锂矿),降低了锂盐采购成本;
  • 电池回收:公司的磷酸铁锂电池回收技术可实现锂、铁、磷的全元素回收(回收率≥90%),回收的锂盐用于电解液生产,成本较原生锂盐低30%;
  • 循环经济:通过“电解液-电池-回收-电解液”的闭环模式,减少了废弃物排放,降低了环境成本。

这些成本优势使公司在欧美市场的产品价格较竞品低10%-15%,具备较强的价格竞争力。

5. 环保壁垒:符合欧美严格的环保法规

欧美市场对化工产品的环保要求极高,如欧盟《REACH法规》要求化学品的生产、进口需经过注册、评估、授权等环节,美国《 Toxic Substances Control Act (TSCA)》要求化学品需符合毒性测试标准。天赐材料的电解液产品已通过:

  • REACH认证:所有出口欧洲的电解液均已完成REACH注册;
  • ISO 14001:公司生产工艺符合环保标准,废水、废气排放达标;
  • 碳足迹认证:通过第三方机构认证,其电解液的碳足迹(从原材料到生产的碳排放)较行业平均低20%,符合欧盟《电池 regulation》的碳足迹要求。

这些环保认证是公司进入欧美市场的“通行证”,新进入者若想满足这些要求,需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改造,短期内难以实现。

四、结论

天赐材料作为全球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龙头,其欧美市场拓展已进入**“产能本地化、客户高端化、产品差异化”的加速期。尽管2025年以来行业增速放缓(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从2023年的35%降至2025年的18%),但公司通过技术壁垒(高镍/固态电解质)、产能壁垒(欧洲工厂)、客户壁垒(特斯拉/大众)**等优势,仍能保持市场份额稳定。

未来,随着欧洲电解液工厂的投产(2026年)及固态电解质的商业化应用,天赐材料在欧美的市场份额有望从当前的15%提升至25%,成为公司长期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公司年报、公开信息及行业报告,未涉及未公开的内幕信息。)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