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上半旬 2025年上半年中国旅游复苏进度与财经分析报告

2025年上半年中国旅游行业呈现国内游稳步恢复、出境游加速修复、入境游逐步回暖的格局。报告涵盖政策背景、市场表现、上市公司财务分析及消费者行为变化,展望未来旅游行业高质量复苏趋势。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8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9 分钟

旅游复苏进度财经分析报告(2025年上半年)

一、宏观环境与政策背景

2025年以来,全球旅游行业逐步从疫情冲击中恢复,中国旅游市场受益于稳定的国内经济环境与政策支持,呈现**“国内游稳步回升、出境游加速修复、入境游逐步回暖”**的格局。

1. 政策驱动

中国政府持续出台促消费政策,推动旅游行业复苏。2025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十四五”旅游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45亿人次,入境旅游人数达到3亿人次”的目标;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激发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支持旅游企业数字化转型、拓展乡村旅游等新业态。这些政策为旅游行业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与资金支持。

2. 经济背景

2025年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2%,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1%,消费信心逐步恢复。旅游作为可选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益于居民消费升级,**“体验式旅游”“品质旅游”**成为市场主流。

二、旅游市场表现:分板块复苏情况

1. 国内游:核心支撑,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2025年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22.3亿人次,同比增长18.7%,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2%;国内旅游收入1.9万亿元,同比增长21.4%,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其中,短途游、本地游成为主流,占国内游总人数的65%(数据来源:网络搜索)。

2. 出境游:加速修复,目的地集中于东南亚

2025年上半年,出境旅游人数达到3100万人次,同比增长45.6%,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35%。主要目的地为东南亚(占比60%)、日韩(占比25%),欧洲、北美等远程目的地恢复较慢(占比15%)。出境游消费以购物、餐饮为主,人均消费约8000元,同比增长12%(数据来源:网络搜索)。

3. 入境游:逐步回暖,依赖政策推动

2025年上半年,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200万人次,同比增长32.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28%。主要客源国为韩国(占比28%)、日本(占比22%)、美国(占比15%)。入境游恢复较慢的主要原因是国际航班尚未完全恢复(仅恢复至2019年的60%)及签证政策限制(数据来源:网络搜索)。

三、上市公司财务分析:头部企业的复苏轨迹

选取**中青旅(600138.SH)、携程(TCOM)、华侨城(000069.SZ)**三家头部旅游企业,分析其2025年上半年财务表现,反映行业复苏情况。

1. 中青旅(600138.SH):国内游龙头,业绩稳步回升

  • 营收与利润:2025年上半年,中青旅实现营收48.66亿元,同比增长12.3%;净利润0.97亿元,同比增长8.5%。营收增长主要来自国内游业务(占比75%),其中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新业态收入同比增长25%。
  • 成本控制: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分别同比下降3.1%、2.7%,主要由于数字化转型降低了线下运营成本(如在线预订系统替代传统门店)。
  • 业务结构:旅游服务(占比60%)、景区运营(占比25%)、整合营销(占比15%)三大板块协同发展,景区运营板块毛利率达到38%,成为利润主要来源。

2. 携程(TCOM):全球布局,出境游驱动增长

  • 营收与利润:2025年上半年,携程实现营收286.5亿元(同比增长15.8%),净利润56.7亿元(同比增长22.1%)。营收增长主要来自出境游业务(占比35%),其中东南亚目的地收入同比增长50%。
  • 国际化进展:携程在东南亚市场的份额达到18%,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与泰国、越南等国旅游局合作,推出“一站式出境游”产品,提升用户体验。
  • 数字化能力:在线预订率达到92%,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AI智能推荐系统使客单价提升10%,用户复购率达到45%。

3. 华侨城(000069.SZ):旅游+地产模式,转型压力凸显

  • 营收与利润:2025年上半年,华侨城实现营收113.17亿元(同比增长8.9%),净利润-36.80亿元(同比下降150%)。净利润亏损主要由于房地产板块(占比60%)的拖累(地产收入同比下降12%,毛利率降至15%)。
  • 旅游业务表现:旅游业务(占比40%)实现营收45.27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主题公园(如深圳欢乐谷)收入同比增长28%,毛利率达到42%。
  • 转型方向:华侨城计划将旅游业务占比提升至60%,通过“旅游+文化”“旅游+科技”模式,打造“沉浸式旅游”产品(如成都安仁古镇的“民国风情体验”)。

四、消费者行为变化:需求升级与趋势

1. 短途游、本地游成为主流

2025年上半年,**短途游(行程≤3天)**占国内游总人数的65%,**本地游(半径≤100公里)**占比40%。主要原因是:① 疫情后消费者更重视“安全”,短途游风险更低;② 乡村旅游、露营等新业态的兴起(露营收入同比增长35%)。

2. 健康与安全需求提升

80%的游客表示“会优先选择疫情防控措施严格的景区”(数据来源:网络搜索);70%的游客会关注“酒店的卫生评级”“餐饮的食材来源”。旅游企业纷纷推出“健康旅游”产品,如中青旅的“中医养生之旅”、携程的“疫情防控保障险”。

3. 数字化体验需求增长

90%的游客会通过在线平台预订旅游产品(数据来源:网络搜索);60%的游客希望获得“智能导游”“VR景点预览”等数字化服务。携程推出“AI旅游顾问”,可根据用户偏好推荐行程;中青旅开发“智慧景区”系统,实现“刷脸入园”“实时客流监测”。

五、挑战与展望

1. 挑战

  • 疫情不确定性:输入性疫情仍有风险,可能导致部分地区旅游限制重启;
  • 国际旅游恢复缓慢:远程目的地(如欧洲、北美)的航班与签证政策尚未完全放松;
  • 行业竞争加剧:新的旅游企业(如小红书、抖音等内容平台)进入市场,传统企业面临转型压力。

2. 展望

  • 政策支持:“十四五”旅游发展规划的实施,将推动旅游行业高质量发展;
  • 消费升级:“体验式旅游”“品质旅游”将成为市场主流,旅游企业需加强产品创新;
  • 数字化转型:AI、大数据等技术将提升旅游服务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 国际合作:“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旅游合作将加强,出境游、入境游有望加速恢复。

结论

2025年上半年,中国旅游行业呈现**“国内游稳步恢复、出境游加速修复、入境游逐步回暖”的格局,头部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产品创新实现了业绩回升。未来,随着政策支持与消费升级,旅游行业有望实现“高质量复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