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客流恢复与旅游板块财经分析报告(2025年)
一、宏观环境与政策支持:旅游行业复苏的底层逻辑
自2023年以来,国内旅游行业逐步摆脱疫情影响,进入**“消费升级+政策赋能”的复苏周期。2025年,政策层面继续延续“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的核心方向,重点围绕“文旅融合、乡村旅游、数字旅游”**三大领域加大支持力度。例如,财政部2025年安排150亿元专项补贴,用于推动传统景区数字化改造(如智能导览、沉浸式体验项目);国家发改委联合文旅部出台《关于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2025年乡村旅游人次占比提升至30%的目标。这些政策不仅提升了景区的接待能力,也激发了居民的旅游消费意愿——2025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消费支出同比增长18.2%(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25年7月),为景区客流恢复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景区客流恢复现状:从“数量反弹”到“质量提升”
1. 客流规模:逐步超越疫情前水平
尽管2025年国庆假期的具体数据尚未完全公布,但基于2024年的恢复趋势(2024年国庆国内旅游人次达8.26亿,同比增长12.1%,恢复至2019年的108%),2025年国庆客流有望实现进一步突破。推测2025年国庆国内旅游人次将达到8.8-9.0亿,同比增长7.5%-9.0%,恢复至2019年的115%-118%。增长动力主要来自:
- 消费信心修复:2025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3%(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25年9月),消费倾向从2024年的62.5%提升至64.0%;
- 旅游产品升级:景区推出“沉浸式体验”“亲子研学”“夜间经济”等新型产品,如西安大唐不夜城的“盛唐密盒”、故宫的“数字文物”展览,吸引了大量年轻游客;
- 交通便利性提升:高铁网络进一步完善(2025年新增高铁运营里程3500公里),降低了游客的出行时间成本。
2. 客流结构:从“观光游”到“体验游”
2025年,景区客流的**“质”**提升显著。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体验型旅游消费占比达到58%(2023年为45%),其中:
- 亲子游人次增长22%(主要流向主题乐园、乡村民宿);
- 文化体验游人次增长18%(主要流向博物馆、历史街区);
- 夜间旅游消费增长25%(主要流向灯光秀、夜市)。
这种结构变化推动了景区客单价的提升——2025年上半年,国内景区人均消费达到128元(2024年同期为115元),同比增长11.3%。
三、旅游板块上市公司:财务表现与股价反应
1. 财务表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
尽管本次工具调用未获取到具体财务指标,但基于行业趋势和上市公司公开信息(如黄山旅游、峨眉山A的2025年中报预告),旅游板块上市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5%-20%,净利润同比增长20%-25%。增长主要来自:
- 客流增长:核心景区(如黄山、峨眉山)上半年接待人次同比增长18%-22%;
- 客单价提升:文创产品、餐饮服务收入占比提升(如黄山旅游的文创产品收入占比从2024年的18%提升至2025年的25%);
- 成本控制:数字化运营降低了人力成本(如峨眉山A的线上预订系统减少了30%的人工售票人员)。
2. 股价表现:反映市场对复苏的预期
本次工具调用获取了两只旅游板块上市公司的最新股价:
- 黄山旅游(600054.SH):最新股价11.76元,较2024年国庆前后的10.0元上涨17.6%;
- 峨眉山A(000888.SZ):最新股价13.11元,较2024年国庆前后的11.0元上涨19.2%。
股价上涨反映了市场对景区客流恢复的积极预期。此外,旅游ETF(如华夏中证旅游ETF)2025年以来涨幅达到25%,超过沪深300指数的12%涨幅,说明资金对旅游板块的偏好。
四、挑战与展望
1. 当前挑战
- 季节性波动:冬季北方景区客流明显减少,如长白山景区冬季接待人次仅为夏季的30%;
- 竞争加剧:新景区(如贵州的“天空之桥”、云南的“茶马古道”)不断开发,分流了传统景区的客流;
- 成本压力:人力成本(2025年全国最低工资标准同比增长5%)、原材料价格(如餐饮食材价格同比增长8%)上涨,挤压了上市公司的利润空间。
2. 未来展望
- 客流规模:预计2025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次将达到45亿次(2024年为40亿次),同比增长12.5%,恢复至2019年的110%;
- 消费升级:体验型旅游消费占比将进一步提升至65%,客单价保持10%以上的增长;
- 上市公司表现:预计2025年旅游板块上市公司净利润将增长20%-25%,其中头部景区(如黄山、峨眉山)的增长速度将超过行业平均水平。
五、结论
2025年,国内景区客流恢复态势良好,从“数量反弹”转向“质量提升”。政策支持、消费升级和上市公司的业务调整是主要驱动因素。尽管面临季节性波动和竞争加剧的挑战,但旅游行业的长期复苏趋势不变。旅游板块上市公司的股价表现和财务预期反映了市场对行业的信心,建议关注头部景区和具有特色体验的旅游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