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2025年全球农产品价格趋势,涵盖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品种,探讨宏观经济、供需基本面、天气因素及国际市场联动对价格的影响,并提供未来展望与风险提示。
2025年全球经济处于温和复苏与通胀韧性并存的阶段,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分化对农产品价格形成复杂影响。美联储在2025年上半年结束加息周期,但因核心通胀仍高于2%目标(截至9月核心PCE同比增长2.8%),暂未启动降息,美元指数(DXY)截至10月仍维持在106-108区间高位波动[0]。美元走强使得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农产品价格承受压制(据世界银行数据,2025年以来农产品美元价格指数下跌约2.5%),但新兴市场(如印度、巴西)因本币贬值,进口农产品成本上升,支撑了局部市场价格。
政策层面,全球粮食安全战略升级推动供给端支持政策强化:美国2025年农业法案扩大了对小麦、玉米种植户的补贴规模(每英亩补贴提高15%),欧盟共同农业政策(CAP)增加了对有机农业的扶持资金(同比增长20%),中国则继续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2025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7亿亩以上,产量目标设定为6.9亿吨[1]。这些政策有助于稳定全球农产品供给能力,但也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如美国农业补贴资金占比GDP升至0.35%)。
2025年全球农产品供给呈现**“总量微增、结构分化”**特征。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10月报告,全球谷物产量预计为28.1亿吨,同比增长1.2%,但主要增量来自玉米(+2.1%),小麦(-1.8%)、大米(-0.9%)因极端天气减产。
全球农产品需求保持刚性增长,其中饲料需求(占谷物消费45%)和工业需求(生物燃料、食品加工)是主要驱动力:
2025年厄尔尼诺现象(强度为“中等”,Niño 3.4指数为+1.2℃)对全球农业产生区域分化影响:
2025年美元指数(DXY)截至10月上涨3%,主要因美国经济韧性强于欧元区(欧元区GDP增速0.8% vs 美国1.5%)。美元走强使得以美元计价的农产品价格下跌约2%(如芝加哥小麦期货价格从年初的7.2美元/蒲式耳跌至10月的6.8美元/蒲式耳),但新兴市场因本币贬值(如印度卢比贬值5%、巴西雷亚尔贬值4%),进口农产品成本上升,支撑了当地市场价格。
2025年OPEC+维持减产协议(日均减产200万桶),原油价格(布伦特原油)截至10月上涨5%(至85美元/桶)。原油价格上涨通过两条路径影响农产品价格:
2025年全球小麦价格呈现**“先抑后扬”**走势:上半年因美元走强,价格从年初的7.2美元/蒲式耳跌至5月的6.5美元/蒲式耳;下半年因欧洲、澳大利亚减产,价格反弹至10月的6.8美元/蒲式耳(同比上涨8%)。预计2026年若天气无明显改善,小麦价格将继续上行(目标价7.5美元/蒲式耳)。
2025年玉米价格持续上涨:年初至10月,芝加哥玉米期货价格从4.8美元/蒲式耳涨至5.2美元/蒲式耳(同比上涨6%)。主要驱动因素是生物燃料需求增长(美国乙醇产量同比增长4%)和饲料需求增加(中国进口玉米量同比增长10%)。预计2026年玉米价格将维持高位(目标价5.5美元/蒲式耳)。
2025年大豆价格小幅下跌:年初至10月,芝加哥大豆期货价格从13.5美元/蒲式耳跌至13.0美元/蒲式耳(同比下跌3%)。主要因巴西产量增加(+4.5%),但中国进口需求增长(+8%)限制了跌幅。预计2026年若巴西产量继续增加,大豆价格将维持弱势(目标价12.5美元/蒲式耳)。
2025年全球农产品价格呈现**“结构分化、温和上涨”**格局:小麦、大米因供给紧张上涨,玉米因需求拉动上涨,大豆因供给增加下跌。预计2026年,若厄尔尼诺现象持续,小麦、大米价格将继续上行;玉米因生物燃料需求增长,价格维持高位;大豆因巴西产量增加,价格弱势震荡。
(注:文中数据来源于券商API[0]、世界银行[1]、FAO[2]、USDA[3]、泰国商务部[4]、国际能源署[5]。)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