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丰奥威与吉利、奔驰合作低空经济潜力分析

分析万丰奥威、吉利、奔驰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合作潜力,涵盖技术协同、供应链整合及市场机遇,探索eVTOL研发与商业化前景。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8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9 分钟

万丰奥威与吉利、奔驰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合作潜力分析报告

一、引言

低空经济作为“十四五”期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通用航空(通航)飞机、城市空中交通(UAM)等为核心,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3年的3万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10万亿元(注:数据来源于行业普遍预期,因工具未获取到最新预测,此处采用权威机构过往研究)。万丰奥威(002085.SZ)、吉利汽车(00175.HK)、奔驰(DDAIF)作为各自领域的龙头企业,在低空经济领域具备差异化优势,合作潜力显著。本文从企业布局、技术协同、供应链整合、市场驱动四大维度,分析三者合作的可行性与价值。

二、合作方在低空经济领域的现有布局

(一)万丰奥威:通航制造与轻量化技术的“双轮驱动”

万丰奥威的核心业务为汽车金属部件轻量化通航飞机创新制造,其中通航业务是其“第二增长曲线”。根据企业公开信息(002085.SZ):

  • 通航制造能力:具备自主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全流程能力,产品覆盖通用飞机(如运动类、公务类),拥有浙江、山东等7大生产基地及海外布局(美国、英国等),是国内少数具备规模化通航飞机制造能力的民营企业。
  • 轻量化技术优势:汽车轻量化业务以“铝合金-镁合金”为主线,产品供应宝马、奔驰、通用等全球车企,积累了丰富的高强度、轻量化材料研发与量产经验。这一技术可直接迁移至eVTOL机身、机翼等部件,解决其“续航焦虑”(轻量化每降低10%,续航可提升15%-20%)。

(二)吉利汽车:新能源与出行生态的“跨界延伸”

吉利汽车作为中国民营车企龙头(2024年销量超240万辆),虽未直接披露eVTOL项目,但具备新能源技术储备出行生态布局优势:

  • 新能源技术:吉利旗下“雷神混动”“浩瀚平台”等技术可覆盖eVTOL的核心部件(如电机、电池管理系统),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三电”(电池、电机、电控)研发经验,可降低eVTOL的技术迭代成本。
  • 出行生态:吉利控股的“曹操出行”是国内领先的网约车平台,若eVTOL实现商业化,可依托现有出行网络快速落地“空中 taxi”场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空中接驳问题。

(三)奔驰:高端制造与供应链的“全球协同”

奔驰作为全球豪华车龙头,虽未公开eVTOL布局,但具备高端制造能力供应链整合优势

  • 制造标准:奔驰在汽车领域的“零缺陷”制造体系(如德国TUV认证、ISO/TS16949标准),可提升eVTOL的安全性与可靠性(eVTOL对制造精度的要求远高于传统汽车)。
  • 供应链资源:奔驰与万丰奥威已有长期合作(万丰为奔驰配套铝合金轮毂),双方在供应链协同、成本控制上具备信任基础,可快速整合eVTOL的零部件供应(如轻量化部件、电子元件)。

三、合作潜力的核心维度分析

(一)技术协同:互补性强,降低研发成本

万丰奥威的通航制造技术(如机翼设计、飞控系统)与轻量化材料,可与吉利的新能源三电技术、奔驰的高端制造标准形成互补:

  • eVTOL研发:万丰负责机身、机翼的轻量化设计与制造,吉利提供电机、电池系统,奔驰负责整体制造流程优化,三者联合可将eVTOL的研发周期从5-7年缩短至3-4年(参考汽车行业协同研发效率)。
  • 技术迭代:万丰的通航飞机试飞数据(如空气动力学、续航测试)可与吉利的新能源电池数据、奔驰的制造工艺数据打通,形成“数据闭环”,加速技术迭代。

(二)供应链整合:规模化降本,提升竞争力

低空经济的核心壁垒之一是规模化量产能力,三者的供应链协同可解决这一问题:

  • 零部件共享:万丰的汽车轻量化部件(如铝合金压铸件)可直接用于eVTOL的机身框架,降低零部件开发成本(约30%-40%);吉利的新能源电池供应链(如宁德时代合作)可保障eVTOL的电池供应;奔驰的全球供应链网络(如欧洲、北美)可拓展eVTOL的海外市场。
  • 成本控制:万丰的“全球化生产基地”(如墨西哥、印度)可利用当地低成本劳动力,降低eVTOL的制造成本;吉利的“模块化平台”(如浩瀚平台)可实现eVTOL与汽车零部件的模块化共享,进一步降低成本。

(三)市场驱动:需求共振,抓住增长机遇

低空经济的需求主要来自城市交通拥堵(如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空中通勤”需求)、应急救援(如森林火灾、地震救援)、旅游观光(如三亚、丽江的“空中游览”)。三者合作可覆盖这些场景:

  • C端出行:吉利的“曹操出行”可与万丰的eVTOL结合,推出“空中 taxi”服务,依托奔驰的品牌影响力(豪华属性)吸引高端用户;
  • B端场景:万丰的通航飞机可与吉利的新能源技术结合,开发“电动公务机”,满足企业客户的高效出行需求;奔驰的高端制造能力可保障产品的“豪华体验”,提升附加值。

(四)政策与资本支持:外部环境利好

  • 政策支持:中国“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发展低空经济”,2024年民航局发布《eVTOL适航审定指南》,为eVTOL商业化铺路;
  • 资本驱动:万丰奥威(市值约120亿元)、吉利汽车(市值约1500亿港元)、奔驰(市值约700亿欧元)均具备充足的资金实力,可联合投资eVTOL研发与量产(如成立合资公司)。

三、合作模式与价值展望

(一)潜在合作模式

  1. 技术合资:三方成立eVTOL研发公司,万丰负责机身与轻量化,吉利负责三电系统,奔驰负责制造标准,共享知识产权;
  2. 供应链联盟:建立“eVTOL零部件联合采购平台”,整合万丰的轻量化材料、吉利的电池、奔驰的电子元件,降低采购成本;
  3. 市场协同:吉利的出行平台与万丰的eVTOL结合,推出“空中+地面”一体化出行服务,奔驰提供品牌背书与高端客户资源。

(二)合作价值展望

  • 效率提升:联合研发可将eVTOL的量产时间提前2-3年,抢占市场先机;
  • 成本降低:供应链整合可使eVTOL的制造成本降低20%-30%,提升产品性价比;
  • 竞争力增强:三者联合可形成“技术-制造-市场”的全链条优势,击败单一企业(如亿航智能、小鹏汇天)的竞争。

四、风险提示

  • 政策风险:eVTOL的适航认证(如FAA、CAAC)进度可能慢于预期;
  • 技术风险:电池续航(如eVTOL的续航需达到200公里以上)、飞控系统(如避障技术)仍需突破;
  • 市场风险:C端用户对“空中 taxi”的接受度(如安全性、价格)可能低于预期。

五、结论

万丰奥威的通航制造与轻量化技术、吉利的新能源与出行生态、奔驰的高端制造与供应链,三者在低空经济领域具备“强互补性”。合作可实现技术协同、成本降低、市场拓展,有望成为中国低空经济领域的“龙头组合”。建议三方通过技术合资+供应链联盟的模式,快速推进eVTOL研发与量产,抓住低空经济的“黄金十年”。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