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入分析铜价波动对洛阳钼业业绩的影响,探讨其现有对冲策略及改进建议,帮助投资者了解公司风险控制与业绩稳定性。
洛阳钼业是全球领先的基本金属(铜、钴)、稀有金属(钼、钨、铌)及磷肥生产商,业务涵盖采选冶、金属贸易(全资子公司埃珂森),布局亚洲、非洲、南美洲及欧洲。其中,铜业务是公司的核心收入来源:
铜价波动(以LME铜价为基准)对洛阳钼业的业绩影响主要体现在收入端和利润端,成本端影响较小,具体如下:
铜业务收入=铜产量×铜价×(1-贸易成本)。由于铜产量相对稳定(产能扩张需时间),铜价波动直接决定铜业务收入的高低:
铜业务利润=(铜价-单位开采成本)×铜产量-固定成本。由于单位开采成本(约4,500美元/吨)相对稳定,铜价波动直接放大利润弹性:
铜的开采成本主要包括燃油、电力、人工、折旧等,其中燃油和电力价格波动可能间接影响成本,但铜价本身并不直接影响开采成本。例如,铜价下跌时,公司可能压缩产能,导致单位折旧成本上升,但这种影响通常滞后于价格波动,且占比小(折旧成本约占开采成本的10%-15%)。
洛阳钼业作为大型矿业公司,通过**“套期保值+多元化+产能扩张”**组合策略应对铜价波动,具体如下:
公司对30%-40%的铜产量进行期货卖出套期保值(如2024年套期保值比例约35%),即在铜价高位时卖出期货合约,锁定销售价格。例如,2024年铜价高位时,公司卖出15万吨铜期货合约,锁定价格9,000美元/吨,若2025年铜价下跌至8,000美元/吨,套期保值部分的收入仍为9,000美元/吨,减少损失1.5亿美元(15万吨×1,000美元/吨)。
全资子公司埃珂森作为全球领先的金属贸易商,通过期货、期权、远期合约对冲贸易中的价格风险。例如,在买入铜现货时,同时卖出期货合约,锁定买入成本;在卖出铜现货时,买入期货合约,锁定卖出价格。2024年,埃珂森的贸易业务对冲比例约50%,有效降低了贸易环节的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业务涵盖铜、钴、钼、钨、铌、磷肥等多个领域,其中钴价与铜价相关性较高(均为新能源金属),但磷肥业务与铜价相关性低(受农业需求驱动)。多元化布局可以分散单一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例如,2023年铜价下跌时,磷肥业务收入增长12%,抵消了部分铜业务的损失。
公司通过加快TFM混合矿、KFM等项目的建设(2025年铜产能将扩张至60万吨),提高市场份额。产能扩张可以增加铜产量,即使铜价下跌,通过增加销量维持收入稳定;同时,规模效应降低单位成本(如TFM混合矿产能扩张后,单位成本下降约5%),提高抗风险能力。
尽管现有策略有效,但仍可通过**“优化套期保值工具+加强成本对冲+灵活库存管理”**进一步提升抗风险能力:
目前公司主要使用期货套期保值,建议引入看跌期权(Put Option),即在锁定下跌风险的同时,保留价格上涨的收益。例如,公司可以购买10万吨铜看跌期权,行权价格9,000美元/吨,支付期权费50美元/吨(共500万美元)。若铜价下跌至8,000美元/吨,期权合约增值1,000美元/吨,抵消现货损失;若铜价上涨至10,000美元/吨,放弃期权,享受现货上涨的收益(10,000美元/吨)。
现有套期保值比例(30%-40%)较低,建议提高至50%-60%,进一步锁定收入。例如,2025年铜产能60万吨,套期保值比例50%(30万吨),锁定价格9,000美元/吨,若铜价下跌至8,000美元/吨,减少损失3亿美元(30万吨×1,000美元/吨),较现有比例多减少1.5亿美元。
针对燃油、电力价格波动(约占开采成本的20%-25%),建议使用燃油期货、电力远期合约对冲成本。例如,公司每年消耗燃油100万吨,购买燃油期货合约,锁定价格80美元/桶,若燃油价格上涨至90美元/桶,期货合约增值10美元/桶,减少成本1,000万美元(100万吨×10美元/桶)。
合理控制铜库存水平(目前库存约10万吨),避免过度库存导致的价格风险。例如,在铜价高位时(如9,000美元/吨)减少库存(至5万吨),在铜价低位时(如8,000美元/吨)增加库存(至15万吨),通过库存调整应对价格波动。
铜价波动是洛阳钼业业绩的核心变量,收入端影响显著,利润端弹性大。公司现有对冲策略有效降低了风险,但仍可通过增加期权工具、提高套期保值比例、加强成本对冲、优化库存管理进一步优化。未来,随着新能源行业需求增长(铜需求年增速约3%-5%),公司应抓住机遇,扩大铜产能(2025年产能60万吨),提高市场份额,同时通过精细化对冲策略,实现“风险可控、业绩稳定”的目标。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