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万丰奥威在飞行汽车电池与三电系统领域的技术储备,探讨其轻量化与通航业务如何协同发展,助力飞行汽车电动化进程。
万丰奥威是一家以大交通领域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国际化企业,形成了“汽车金属部件轻量化”与“通航飞机创新制造”双主业驱动的发展格局。根据券商API数据[0],公司主营业务包括铝合金轮毂、环保达克罗涂覆、轻量化镁合金及模具冲压件等,客户覆盖宝马、奔驰、通用等全球知名车企,同时拥有通用飞机制造能力(如钻石飞机系列)。
从战略看,公司依托“轻量化+通航”的技术积累,有望向飞行汽车(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领域延伸——飞行汽车的核心需求之一是轻量化结构(与公司现有汽车轻量化业务协同),而电池与三电系统(电机、电控、电池)是其电动化的关键核心部件。
通过网络搜索[1],截至2025年10月,万丰奥威未公开披露针对飞行汽车电池的具体研发项目或技术储备。飞行汽车电池需满足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轻量化、安全性等特殊要求(如eVTOL的电池能量密度需达到300Wh/kg以上,远高于传统电动车的200Wh/kg水平),而公司现有业务中,镁合金轻量化技术可间接支持电池包的轻量化设计(如电池外壳、结构件),但未涉及电池电芯本身的研发。
根据2025年半年报财务数据[0],公司研发投入为2.35亿元(占营收比例3.13%),主要用于汽车轻量化材料(如镁合金、铝合金)及通航飞机的技术升级。虽然未直接指向飞行汽车电池,但轻量化材料的研发经验可降低电池包重量,提升飞行汽车的续航能力(电池重量占eVTOL总重量的20%-30%,轻量化设计能显著提升载荷与续航)。
考虑到飞行汽车的电池技术门槛高(需与电芯企业深度合作),万丰奥威可能通过供应链协同或投资并购进入该领域。例如,公司可依托现有车企客户资源(如新能源车企),联合电池厂商开发适用于飞行汽车的高能量密度电池,或通过通航飞机业务积累的航空级电池安全标准(如防火、防碰撞),为飞行汽车电池提供技术支撑。
网络搜索[2]显示,万丰奥威未公开披露三电系统(电机、电控、电池管理系统)的研发进展。三电系统是飞行汽车电动化的核心,其中电机需满足高功率密度(如eVTOL电机功率密度需达到5kW/kg以上)、电控需具备高精度的动力输出控制(适应垂直起降与巡航的不同工况)、**电池管理系统(BMS)**需实现电池状态的实时监测与安全保护(航空级可靠性要求)。
公司在汽车轻量化电机外壳(如铝合金电机壳)及通航飞机动力系统(如活塞发动机、电动动力系统)的研发中,积累了精密制造与动力系统集成经验。例如,公司为新能源车企提供的轻量化电机外壳,可降低电机重量(电机重量占三电系统的40%左右),提升电机功率密度;通航飞机的电动动力系统研发(如钻石飞机的电动原型机),可为飞行汽车的三电系统集成提供参考(如动力输出匹配、热管理)。
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中的30%用于动力系统相关技术(如电机外壳、发动机部件),虽未直接指向三电系统,但精密制造能力可支撑电机、电控的核心部件(如定子、转子、IGBT模块)的生产。未来,公司可能通过与电机厂商合作(如汇川技术、英飞凌),或自主研发(依托通航飞机的电动动力系统经验),进入飞行汽车三电系统领域。
万丰奥威在飞行汽车电池与三电系统的技术储备方面,现有公开资料未提供具体项目或专利信息,但依托“轻量化+通航”的业务基础,具备技术协同潜力:
鉴于公开信息有限,建议关注公司后续年报、公告及研发投入方向的变化(如是否增加飞行汽车相关的研发项目),或与电池、电机厂商的合作动态(如战略投资、联合研发),以判断其在飞行汽车电池与三电系统领域的技术储备进展。
| 指标 | 数值(元) | 说明 |
|---|---|---|
| 研发投入 | 2.35亿 | 占营收比例3.13%,主要用于轻量化材料与通航飞机技术升级 |
| 营收 | 74.94亿 | 同比增长12.5%(2024年上半年66.6亿),轻量化业务贡献主要增长 |
| 净利润 | 5.01亿 | 同比增长8.2%,得益于轻量化产品占比提升(占营收的65%) |
| 轻量化材料收入占比 | 65% | 铝合金、镁合金产品是核心收入来源,支撑飞行汽车轻量化需求 |
(注:数据来源于券商API[0])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