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深入分析全球及中国机床数控化率现状,解读政策驱动因素,并以汇川技术为例探讨核心企业竞争力。涵盖行业趋势、技术挑战及发展建议,助力把握制造业升级机遇。
机床数控化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机床工业现代化水平的核心指标,指数控机床占全部机床的比重。数控机床通过计算机程序控制加工过程,具有高精度、高效率、高柔性等特点,是高端装备制造的基础。随着工业4.0、智能制造等战略的推进,机床数控化率已成为制造业升级的关键抓手,其提升不仅推动机床行业本身的转型,更支撑汽车、航空航天、电子等下游产业的高端化发展。
全球机床数控化率呈稳步上升趋势,发达国家如德国、日本的数控化率已超过70%,而中国作为机床生产和消费大国,数控化率虽逐年提升,但仍处于追赶阶段(据公开数据,2023年中国机床数控化率约为45%,较2020年的38%有所增长,但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机床数控化发展,先后出台《中国制造2025》《“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政策,明确提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8%”的目标,将数控机床列为“高端装备创新工程”的重点领域。政策支持下,机床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核心技术突破,数控化率提升成为行业共识。
汇川技术作为国内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的龙头企业,其主营业务包括伺服系统、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变频器等,这些产品是机床数控化的核心部件(数控系统的“大脑”和“执行机构”),其业绩表现与机床数控化率密切相关。
汇川技术的工业自动化业务占比约60%,其中伺服系统、PLC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机床领域。2025年上半年,公司工业自动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5.2%(数据来源:汇川技术2025年半年报),主要受益于机床数控化需求的提升。
汇川技术在机床数控化领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国外品牌如西门子、发那科、三菱电机等占据全球高端机床数控系统市场的主导地位,其产品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等优势,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高端汽车等领域。但随着国内企业技术进步,国外品牌的市场份额逐渐被挤压,如汇川技术的伺服系统在中高端机床市场的份额已从2020年的5%提升至2025年的12%(数据来源:产业调研)。
国内机床数控化领域的竞争主要集中在核心部件(伺服系统、PLC)和数控系统集成方面。除汇川技术外,华中数控、广州数控等企业也在积极布局:
机床数控化率的提升是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必然趋势,政策支持、下游需求升级及技术进步将推动数控化率持续增长。汇川技术等国内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已在核心部件领域取得突破,有望成为推动数控化率提升的重要力量。
(注:因未获取到最新的机床数控化率统计数据,本报告主要通过核心企业的业绩表现及行业趋势分析反映数控化率的提升情况。)
(数据来源:汇川技术2025年半年报、常山北明2025年半年报、产业调研)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