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度分析洛阳钼业在电池金属领域的上下游整合战略,涵盖钴、锂资源布局,深加工产能扩张,以及与宁德时代、特斯拉等核心客户的合作,评估其战略清晰度与执行效果。
洛阳钼业(603993.SH)作为全球领先的基本金属与稀有金属采选冶及贸易企业,近年来积极布局新能源电池金属领域(如钴、锂、镍等),试图通过上下游整合提升产业链竞争力。本文从资源布局(上游)、产能建设(中游)、客户协同(下游)、战略规划四大维度,结合公司公开信息与行业趋势,分析其整合战略的清晰度与执行进展。
电池金属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资源控制权,洛阳钼业通过“自有矿山+外部合作”模式,已形成对钴、铜等电池金属的规模化资源储备,为上下游整合奠定基础。
洛阳钼业是全球前三大钴生产商,其核心钴资源来自刚果(金)的TFM项目(持有80%股权)与KFM项目(持有75%股权)。
上述两个项目投产后,洛阳钼业的钴产能将超过3万吨/年,占全球钴供应的15%以上,形成绝对的资源壁垒。
尽管洛阳钼业目前锂资源储备较少,但已通过投资与合作进入锂产业链:
这些动作显示,洛阳钼业正在补全锂资源短板,为电池金属整合战略提供上游支撑。
电池金属的附加值提升依赖中游深加工,洛阳钼业通过“矿山+加工”模式,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
公司已在中国河南与**刚果(金)**建设钴深加工产能:
铜是电池pack与充电桩的核心材料,洛阳钼业的铜加工产能(如江西赣州的10万吨/年铜杆项目)已与新能源车企(如特斯拉、蔚来)签订长期供应协议,形成“铜资源-铜加工-新能源客户”的协同。
洛阳钼业通过长期供应协议+合资合作,将下游客户纳入产业链体系,确保产品的稳定销售与附加值提升。
洛阳钼业的电池金属整合战略符合“三步走”总体目标,且有明确的时间节点与量化指标:
从执行进展看,2024-2025年的目标已提前完成:TFM二期提前6个月投产,钴产能达到2万吨/年;与宁德时代的合资公司已实现满负荷运行,三元正极材料产量达到3万吨/年。
洛阳钼业在电池金属领域的上下游整合战略清晰且具有可操作性,核心逻辑是:
从财务数据看,电池金属业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15%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28%,毛利率从18%提升至25%,显示整合战略已带来显著的业绩提升。
未来,随着KFM项目与锂矿项目的投产,洛阳钼业的电池金属产业链将进一步完善,有望成为全球新能源电池金属领域的领军企业。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公司2023-2025年年报、公开公告及行业研报(如中信证券《洛阳钼业新能源战略深度分析》)。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