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度分析天赐材料如何通过一体化布局、技术研发与客户多元化,应对隔膜和正极材料企业的纵向整合挑战,保持电解液龙头地位。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产业链呈现纵向整合加速趋势:头部隔膜企业(如恩捷股份、星源材质)与正极材料企业(如宁德时代、比亚迪)通过向上游电解液、前驱体延伸,或向下游电池组装拓展,试图缩短供应链、降低成本并强化话语权。作为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龙头(全球市占率约25%),天赐材料(002709.SZ)面临“客户兼竞争对手”的双重压力。本文基于公司业务布局、财务数据及战略动向,分析其应对纵向整合的核心策略与效果。
根据券商API数据[0],天赐材料的核心业务分为两大板块:
公司的一体化布局战略是应对纵向整合的基础:通过电解液(上游)→ 磷酸铁锂(中游)→ 电池回收(下游)的闭环,实现“原料-生产-回收”的成本控制与协同效应。例如,电池回收业务已实现锂、铁、磷等全元素回收,降低了电解液原料(如锂盐)的采购成本,同时缓解了上游资源波动风险。
隔膜与正极企业的纵向整合,本质是通过供应链缩短降低成本。天赐材料的应对策略之一是强化自身一体化,将业务延伸至正极材料与电池回收,形成“电解液+正极+回收”的协同体系:
这种一体化布局使公司在面对整合时,具备成本优势与供应链抗风险能力——即使客户(如正极企业)自行生产电解液,天赐仍可通过回收业务降低原料成本,或通过磷酸铁锂产品绑定下游电池厂。
电解液是天赐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应对整合的“护城河”。公司通过高研发投入保持技术领先:
技术升级使天赐在电解液领域保持定价权,即使客户整合供应链,也需依赖其高端产品,从而避免被完全挤压。
纵向整合的风险之一是客户流失(如正极企业自行生产电解液)。天赐的应对策略是:
为应对电池材料领域的整合压力,天赐通过日化材料板块提供稳定现金流:
一体化布局带来显著成本优势。2025年上半年,公司电解液单位成本较行业平均低10%(券商API数据[0]),主要得益于:
尽管2024年受电解液价格下跌(同比-40%)影响,净利润同比下降76.73%(至4.4亿元),但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回升至2.65亿元(同比+38%),主要因:
2025年上半年,公司电解液全球市占率仍保持约25%(与2024年持平),主要因高端产品的差异化优势,未被整合企业挤压。
天赐材料应对纵向整合的核心逻辑是:以“一体化+技术化”强化自身壁垒,以“客户绑定+多元化”分散风险。通过深化电解液、磷酸铁锂与回收的一体化布局,公司降低了成本并提高了抗风险能力;通过高端电解液的技术升级,保持了差异化优势;通过客户多元化与新业务拓展,减少了对整合企业的依赖。
从财务表现看,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回升、市场份额保持,说明策略已初见成效。但需警惕整合企业的技术追赶与行业需求波动,未来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巩固高端产品优势,并加速新业务落地,以应对更激烈的竞争。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券商API[0],未引用网络搜索结果。)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