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入分析光伏银浆国产替代的最新进展,包括市场份额提升、技术突破、政策支持及企业表现。国产银浆企业如帝科股份已占据全球18%市场份额,产品性能接近国际水平。
光伏银浆是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核心材料之一,用于电池片的电极制备,其性能直接影响电池的转换效率和可靠性。长期以来,国内光伏银浆市场主要被杜邦、贺利氏、三星SDI等国际巨头垄断,进口依赖度较高。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推进及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国产银浆企业通过技术研发与规模扩张,逐步打破国际壁垒,国产替代进度显著加快。本文从市场现状、技术进展、政策支持、企业表现及挑战展望等角度,系统分析光伏银浆国产替代的最新进展。
全球光伏银浆市场规模随光伏产业扩张持续增长。据行业数据,2024年全球光伏银浆市场规模约为35亿美元,同比增长18%;中国市场规模约为15亿美元,占全球的43%,同比增长22%。需求增长主要来自PERC(钝化发射极背面接触)、TOPCon(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等高效电池技术的普及,其中TOPCon电池对银浆的需求增速尤为显著(2024年TOPCon银浆需求占比约30%,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
国产光伏银浆企业通过技术突破与成本优势,市场份额持续扩大。以**帝科股份(300842.SZ)**为代表的国内企业,已成为全球光伏银浆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据公司2025年半年报,其光伏银浆收入占比超过90%,产品覆盖常规单/多晶、PERC、TOPCon等多种电池技术,客户包括隆基、晶科、天合等主流光伏企业。
从市场份额看,2020年国产银浆市场份额约为20%,2024年提升至45%,预计2025年将突破50%。其中,帝科股份的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5%提升至2024年的18%,成为国内第一、全球第三的光伏银浆供应商(仅次于杜邦、贺利氏)。
国产光伏银浆企业的技术水平已从“模仿国外”转向“自主创新”。帝科股份通过多年研发,掌握了银浆的核心技术(如银粉形貌控制、玻璃粉配方、有机载体设计),其产品性能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巨头水平。例如,公司开发的TOPCon电池正面银浆,具有低接触电阻、高附着力、高导电性等特点,适配TOPCon电池的高载流子寿命要求,已实现规模化应用。
国产银浆产品已覆盖当前主流及下一代电池技术:
国产企业的研发投入持续增加,为技术进步提供保障。帝科股份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6.35亿元,占收入的7.6%,同比增长15%。研发方向集中在银粉纳米化(降低银用量)、玻璃粉配方优化(提升附着力)、有机载体环保化(减少VOC排放)等领域,旨在解决银浆的成本、性能与环保问题。
国家“双碳”目标(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推动光伏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光伏银浆作为核心材料,受到政策重点支持。《“十四五”光伏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提升光伏关键材料自给率,推动银浆等核心材料国产化”,将光伏银浆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目录”。
国内光伏产业链的完善(如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的规模化生产),为国产银浆企业提供了协同优势。例如,帝科股份与隆基、晶科等电池企业建立了“联合研发”机制,根据下游电池技术的需求,同步优化银浆配方,缩短产品迭代周期。此外,国内银粉生产企业(如贵研铂业、江西铜业)的崛起,降低了银浆的原材料成本(银粉占银浆成本的80%以上)。
帝科股份作为国产光伏银浆的龙头企业,财务表现亮眼(数据来自2025年半年报):
帝科股份的客户包括隆基、晶科、天合、阿特斯等全球TOP10光伏企业,其中隆基的采购占比约20%,晶科占比约15%。客户的认可,反映了国产银浆的性能与可靠性已达到国际标准。
光伏银浆国产替代进度显著,已从“进口依赖”转向“自主可控”。以帝科股份为代表的国产企业,通过技术突破、研发投入与规模扩张,市场份额持续提升,产品性能已接近国际水平。未来,随着光伏产业的增长与技术进步,国产银浆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扩大,有望成为全球光伏银浆市场的主导力量。
(注:本文数据来自企业公开财报及行业协会数据,其中帝科股份的财务数据来自券商API数据[0]。)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