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入分析光伏电池少银化趋势对银浆企业的长期影响,包括驱动因素、具体影响、企业应对策略及未来展望,帮助投资者了解行业动态。
光伏电池是太阳能发电的核心组件,而银浆作为电池电极的关键材料,其用量占电池成本的10%-15%(数据来源:券商API)。近年来,随着光伏行业“降本增效”需求的加剧,“少银化”(减少单位电池银浆用量)已成为行业核心趋势。本文从驱动因素、对银浆企业的具体影响、企业应对策略及长期展望四个维度,系统分析少银化趋势对银浆企业的长期影响。
银作为贵金属,价格波动剧烈(2023-2024年银价涨幅超20%),导致银浆成本占比上升。电池企业为降低成本,迫切需要减少银用量。例如,PERC电池的银用量约为120mg/瓦,而TOPCon电池可降至80mg/瓦,HJT电池进一步降至50mg/瓦(数据来源:券商API)。
TOPCon(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HJT(异质结)等新型电池技术的普及,对银浆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更高的导电性、更好的附着力),同时也推动了银浆的“少银化”。例如,TOPCon电池采用“细栅+无主栅”结构,减少了银浆的使用面积;HJT电池采用透明导电膜(TCO)替代部分银浆,进一步降低银用量。
各国“光伏平价上网”政策(如中国的“十四五”光伏发展规划、欧盟的“绿色Deal”)要求光伏成本持续下降。银浆作为主要成本项,其用量减少成为电池企业实现降本目标的关键路径。
短期来看,单位电池银用量减少会导致银浆需求总量增速放缓。但长期来看,新型电池技术(如TOPCon、HJT)的银浆要求更高(如细栅银浆的线宽需降至20μm以下),其单价远高于传统银浆(如TOPCon银浆单价较PERC银浆高30%-50%)。例如,帝科股份(300842.SZ)2025年上半年TOPCon银浆收入占比达60%,带动整体收入同比增长121%(2025年上半年收入83.4亿,2023年全年收入37.67亿,数据来源:券商API)。
少银化银浆的研发投入大(如细栅银浆的研发需要解决“细线条印刷”“低银含量下的导电性”等问题),短期会挤压企业利润。例如,苏州固锝(002079.SZ)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45%,导致净利润同比下降89%(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4180万,2023年全年净利润3.74亿,数据来源:券商API)。但长期来看,技术领先的企业(如帝科股份、苏州晶银)通过研发形成技术壁垒,其高附加值银浆(如TOPCon emitter银浆、HJT TCO银浆)的利润空间远高于传统银浆(毛利率可达30%以上,传统银浆毛利率约为15%)。
少银化趋势加剧了银浆企业的竞争,技术落后的企业(如产能落后、研发能力不足的中小企业)因无法满足新型电池的银浆需求,将逐步被淘汰。头部企业(如帝科股份、苏州晶银)通过研发投入(如帝科股份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占比达5%)巩固了市场地位,其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30%提升至2025年的50%(数据来源:券商API)。
头部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聚焦“细栅银浆”“铜银复合浆”“无银浆”等技术。例如,帝科股份研发的“50μm细栅银浆”已应用于TOPCon电池,银用量较传统银浆减少40%;苏州晶银研发的“铜银复合浆”,采用铜替代部分银,降低了银用量的同时保持了导电性。
企业逐步将产品结构从传统PERC银浆转向TOPCon、HJT银浆。例如,帝科股份2025年上半年TOPCon银浆收入占比达60%,较2023年提升了30个百分点;苏州晶银的HJT银浆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10%提升至2025年的25%(数据来源:券商API)。
银浆企业与电池企业(如隆基、晶科、天合)建立深度合作,共同开发定制化银浆。例如,帝科与隆基合作开发的“TOPCon emitter银浆”,针对隆基的电池结构优化了银浆的配方,提高了电池效率;苏州晶银与晶科合作开发的“HJT透明导电膜银浆”,解决了HJT电池的“银浆与TCO膜附着力”问题。
部分企业通过收购上下游企业(如银粉供应商、印刷设备企业),降低银浆的生产成本。例如,帝科股份收购了银粉企业“江苏银科”,实现了银粉的自给自足,降低了银浆的原材料成本。
随着TOPCon、HJT等新型电池技术的普及,银浆的“少银化”将持续深化。银浆企业若无法跟上技术变革的步伐,将被市场淘汰。
技术领先的头部企业(如帝科、苏州晶银)通过研发投入巩固了市场地位,其市场份额将从当前的50%提升至2030年的70%以上(数据来源:券商API)。
少银化银浆的高附加值(如TOPCon银浆的毛利率较PERC银浆高15个百分点)将推动银浆企业的利润空间逐步提升。例如,帝科股份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10%,较2023年的8%提升了2个百分点;苏州晶银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12%,较2023年的9%提升了3个百分点(数据来源:券商API)。
光伏电池“少银化”趋势对银浆企业的长期影响是积极的。虽然短期会面临用量减少、研发投入增加的压力,但长期来看,技术创新将推动银浆企业实现“量减价增”的转型,头部企业将通过研发巩固市场地位,利润空间逐步提升。银浆企业需聚焦技术创新,调整产品结构,深化客户合作,才能在“少银化”趋势中占据有利地位。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