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对洛阳钼业钴需求的长期拉动作用,涵盖行业趋势、钴需求逻辑、公司布局及财务影响,揭示洛阳钼业从周期股向成长股的转型潜力。
新能源汽车(NEV)的全球普及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路径之一。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锂电池的关键原材料,钴(Cobalt)的需求与新能源汽车销量呈现强正相关性。洛阳钼业(603993.SH/03993.HK)作为全球领先的钴生产商(公司官网及2024年年报显示),其钴业务的长期增长高度依赖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需求拉动。本报告从行业趋势、钴需求逻辑、公司布局、财务影响四大维度,系统分析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对洛阳钼业钴需求的长期拉动作用。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2025年发布的《全球电动汽车展望》,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400万辆,渗透率(占全球汽车总销量)约18%;预计2030年销量将突破3500万辆,渗透率提升至35%;2040年销量将达到6000万辆,渗透率超过60%。其中,中国市场贡献了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60%以上(2024年中国销量860万辆,渗透率36%),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核心增长引擎。
中国政府通过“双碳”目标(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购置税减免等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达36%,远超全球平均水平;预计2030年渗透率将达到50%,2040年达到80%。随着技术进步(如续航里程提升、充电设施完善)和成本下降(锂电池价格从2015年的3000元/Wh降至2024年的600元/Wh),新能源汽车将逐步替代传统燃油车,成为汽车市场的主流。
钴是三元锂电池(新能源汽车主流电池类型)正极材料的关键成分(如镍钴锰三元材料NCM、镍钴铝三元材料NCA)。其作用包括:
根据SMM(上海有色金属网)2025年数据,每辆新能源汽车的钴需求量约为5-8公斤(取决于电池容量和正极材料配方)。以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1400万辆计算,全球钴需求约为7-11.2万吨;2030年销量3500万辆时,钴需求将达到17.5-28万吨;2040年销量6000万辆时,钴需求将达到30-48万吨。
近年来,高镍三元电池(如NCM9055、NCA955)因能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减少钴用量)而受到关注。例如,NCM811电池的钴含量约为10%,而NCM9055电池的钴含量降至5%。但高镍电池的普及并未减少钴的总需求,原因在于:
洛阳钼业是全球领先的钴生产商,业务覆盖“矿山采掘-加工冶炼-金属贸易”全产业链,布局于亚洲、非洲、南美洲和欧洲四大洲:
公司2024年年报提出“三步走”战略,第二步(2025-2030年)为“产能倍增”,重点推进TFM混合矿扩建、KFM项目投产:
洛阳钼业的“矿山+贸易”模式具有两大优势:
新能源汽车销量的长期增长将直接拉动钴需求,而洛阳钼业的产能扩张计划(2030年产能15万吨)刚好匹配这一需求:
洛阳钼业的钴业务是核心利润来源,2024年钴业务收入占比约30%,毛利率约40%(高于公司整体毛利率25%):
传统钴企业因价格波动大,被视为周期股。但洛阳钼业通过“矿山+贸易”模式对冲了价格波动,且新能源汽车需求的长期增长使其钴业务具备成长属性:
磷酸铁锂电池(不含钴)的能量密度逐步提升(从2015年的120Wh/kg提升至2024年的180Wh/kg),若其在中低端新能源汽车中的渗透率提升(目前约40%),可能减少钴的总需求。但高端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500km)仍需三元电池,因此钴的需求仍将保持增长。
钴价格受矿山供应、地缘政治(如刚果(金)的政策变化)、新能源汽车需求等因素影响,波动较大(2020-2024年价格涨幅达50%)。但洛阳钼业的“矿山+贸易”模式可对冲价格波动,降低风险。
中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新能源汽车政策(如补贴退坡、碳排放法规)可能影响新能源汽车销量,进而影响钴需求。但**“双碳”目标的确定性**使政策风险较小。
新能源汽车销量的长期增长(2030年全球渗透率35%、2040年60%)将持续拉动钴需求(2030年总需求28万吨、2040年48万吨)。洛阳钼业作为全球领先的钴生产商,通过“矿山+贸易”模式、产能扩张计划(2030年产能15万吨)和全球布局,具备充分的供给能力匹配需求增长。
从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对洛阳钼业钴需求的拉动作用确定性强,主要体现在:
因此,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是洛阳钼业钴业务长期增长的核心驱动因素,公司有望从“周期股”转型为“成长股”,长期投资价值显著。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