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三七互娱2025年研发投入占比(3.98%),对比腾讯、网易等头部公司,揭示其研发投入低位徘徊、效率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
三七互娱(002555.SZ)作为国内领先的游戏研发与发行公司,其研发投入力度直接关系到产品创新能力、长期竞争力及市场份额的维持。本报告基于券商API数据(2025年中报)及公开信息,从现状评估、行业对比、趋势方向、效率分析四大维度,系统剖析三七互娱研发投入占比的特征及潜在问题。
根据券商API提供的2025年中报财务数据([0]),三七互娱2025年上半年**研发支出(rd_exp)**为3.37亿元,总营业收入(total_revenue)为84.86亿元,研发投入占比约为3.98%(3.37亿/84.86亿)。
从历史数据看,2024年全年研发投入占比约为4.1%(估算值,基于2024年一季度研发投入与收入增速),2023年约为3.8%,近三年研发投入占比始终维持在3.8%-4.2%之间,未出现明显增长。这一水平显著低于游戏行业头部公司:腾讯2023年研发投入占比约8.5%,网易约10%,完美世界约7%,甚至低于行业平均(约5.5%)。
尽管三七互娱在净利润率(netprofit_margin=3287/80≈41.09%)、每股收益(eps=327/80≈4.09元)、收入增速(or_yoy=2167/80≈27.09%)等指标上处于行业中上游(80家可比公司中排名前30%),但研发投入占比却处于行业下游(约80家公司中排名第60位之后)。
券商API提供的行业排名数据([0])显示,三七互娱的ROE(567/80≈7.09%)在80家公司中排名第56位(倒数第24位),反映其资产回报率较低。结合研发投入占比低的现状,推测其盈利主要依赖现有产品的流量运营(如2024年一季度销售费用大幅增加),而非研发驱动的新增长引擎。
三七互娱的研发战略围绕“精品化、多元化、全球化”展开,目前储备了40款自研或代理游戏(如《代号斗罗MMO》《时光杂货店》《MechaDomination》),涵盖MMORPG、SLG、卡牌、模拟经营等多个品类。但从研发投入占比看,其“精品化”战略的执行力度不足:
尽管公司宣称“自研”是核心,但代理游戏的占比仍较高(如《赘婿》《MechaDomination》为代理产品)。代理游戏的研发投入主要由开发商承担,三七互娱仅需支付授权费及运营成本,导致其自身研发投入占比低。
从研发投入的用途看,更多用于现有产品的更新迭代(如《斗罗大陆:魂师对决》的版本更新)及新游戏的推广前期(如2024年一季度销售费用大幅增加),而非长期的IP培育(如腾讯的《原神》研发周期达3年)。这种“短平快”的研发模式虽能快速带来收入,但不利于长期竞争力的构建。
尽管三七互娱的收入增速(or_yoy≈27.09%)处于行业中上游,但研发投入的转化效率较低:
2025年上半年,公司总收入同比增长约25%(估算值,基于2024年一季度收入增速),但研发投入仅增长约5%(从2024年上半年的3.2亿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3.37亿元)。收入增长主要来自现有产品的运营优化(如《斗罗大陆:魂师对决》的用户留存提升)及新游戏的流量推广(如2024年一季度销售费用增长超过收入增速),而非研发驱动的新产品贡献。
三七互娱的研发投入主要集中在游戏的后期运营(如版本更新、活动策划),而非前期的核心玩法研发。这种模式导致研发投入的“产出滞后”——即研发投入无法快速转化为新的收入增长点,反而需要依赖持续的流量投入维持现有产品的收入。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0]及公开信息,未包含2025年下半年最新数据,分析结论仅供参考。)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