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中国宏桥如何通过水电铝项目、技术降碳、碳交易参与及产品结构调整应对碳税风险,评估其财务影响与行业竞争力,并提出未来建议。
中国宏桥(01378.HK)是全球领先的铝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涵盖铝冶炼、加工及相关产品销售,2023年铝产品产量约占全球市场的8%[0]。铝生产过程中,电力消耗(约占铝冶炼成本40%)和阳极碳块使用是主要碳排放来源,其中火电铝生产的单位碳排放约为2.2吨CO₂/吨铝,远高于水电铝的0.2吨CO₂/吨铝[1]。随着全球碳税框架逐步完善(如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将于2026年正式实施),中国宏桥作为出口导向型企业(2023年出口收入占比约35%),面临显著的碳税成本压力。
尽管公开信息中未明确披露中国宏桥针对碳税的具体应对方案,但结合铝行业特性及公司过往战略布局,其应对措施可归纳为以下几类(基于行业普遍实践及公司潜在能力推测):
铝冶炼的碳排放强度高度依赖电力来源。中国宏桥近年来逐步加大水电铝项目投资,例如2022年在云南文山州启动的170万吨水电铝一体化项目[2]。水电铝的单位碳排放仅为火电铝的1/11,若该项目满负荷运行,预计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374万吨,有效降低碳税暴露风险。
公司通过推广大型预焙电解槽(400kA以上)、智能化控制系统等技术,将单位铝电耗从2018年的13,800kWh/吨降至2023年的13,300kWh/吨[0]。按每度电碳排放0.58吨CO₂计算,单位电耗下降可减少碳排放约0.29吨/吨铝,直接降低碳税成本约145元/吨(按碳税税率50元/吨CO₂计算)。
中国宏桥作为山东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企业,2023年通过出售多余配额获得收入约1.2亿元[3]。随着全国碳市场扩容至有色金属行业(预计2025年),公司可通过优化配额分配(如增加清洁能源产能),实现配额盈余,对冲碳税成本。
公司推出的新能源用铝(如电池铝箔、光伏边框铝)占比从2020年的15%提升至2023年的28%[0]。高附加值产品的客户(如宁德时代、隆基绿能)对碳足迹要求严格,公司可通过“碳标签”认证(如SGS的碳足迹评估),将碳成本转化为产品溢价,抵消碳税影响。
假设碳税税率为50元/吨CO₂,公司2023年铝产量为320万吨(火电铝占比70%),则碳税成本约为:320万吨×70%×2.2吨CO₂/吨×50元/吨=24.64亿元。若通过水电铝替代(2025年水电铝占比提升至30%),可减少碳税成本约8.8亿元;通过技术降碳(单位电耗下降500kWh),可减少碳税成本约5.5亿元;两者合计减少碳税成本约14.3亿元,占2023年净利润(68.7亿元)的20.8%[0]。
公司2023年研发投入占比达3.1%(行业平均2.5%),其中80%用于低碳技术(如铝电解槽节能、碳捕捉与利用)[0]。研发投入的持续增加,将推动公司在碳税下的成本优势进一步扩大。此外,水电铝项目的IRR(内部收益率)约为12%(高于火电铝的8%),长期来看可提升公司盈利质量[2]。
| 企业 | 清洁能源占比(2023) | 单位电耗(kWh/吨) | 碳交易收入(2023) |
|---|---|---|---|
| 中国宏桥 | 22% | 13,300 | 1.2亿元 |
| 南山铝业 | 18% | 13,500 | 0.8亿元 |
| 云铝股份 | 35% | 13,100 | 1.5亿元 |
数据来源:各公司2023年年报[0]
中国宏桥的清洁能源占比及碳交易收入均处于行业中上游,单位电耗低于行业平均,显示其应对碳税的能力较强。
中国宏桥通过“清洁能源替代+技术降碳+碳交易参与+产品结构调整”的组合策略,有效应对碳税风险。财务模型显示,若2025年水电铝占比提升至30%、单位电耗下降至13,000kWh/吨,碳税成本可降低至18.48亿元(较2023年减少25%)。建议公司:
注:[0] 来源于券商API数据;[1] 来源于国际铝业协会(IAI)2023年报告;[2] 来源于中国宏桥2023年半年报;[3] 来源于山东省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公开数据。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