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石药集团2025年中期研发管线进展,涵盖肿瘤(HER2 ADC、PD-1抑制剂)、神经系统(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抗感染(新型抗生素)等高价值领域,解读其创新药占比提升及临床后期品种商业化潜力。
石药集团(01093.HK)是中国领先的综合型医药企业,1994年6月在香港主板上市,主营业务涵盖创新药、仿制药、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作为港股医药板块的核心标的,公司以“创新驱动、质量领先”为战略,近年来逐步从“仿创结合”向“以创为主”转型,研发管线布局聚焦高壁垒、高潜力治疗领域,旨在打造全球竞争力的创新药平台。[0]
石药集团的研发管线围绕肿瘤、神经系统、抗感染、代谢性疾病四大核心治疗领域展开,截至2025年中期,管线内共有86个在研品种(其中创新药62个,占比72%),较2024年末增加11个,体现了公司对创新药研发的持续投入。
从管线阶段看,临床后期(III期及以上)品种18个,占比21%;临床中期(II期)品种25个,占比29%;临床早期(I期)及临床前品种43个,占比50%。这种“金字塔型”结构既保证了短期业绩的可持续性(临床后期品种即将商业化),也为长期增长储备了充足的创新动能。
从治疗领域分布看:
石药集团的研发投入近年来保持高速增长,2024年研发费用达42.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7%,占营收比例为11.3%,高于行业平均水平(8.5%)。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进一步增加至23.1亿元,占比提升至12.1%,体现了公司对研发的坚定投入。
从研发效率看,公司近年来的创新药产出率显著提升:2021-2024年,平均每年有3-4个创新药进入临床后期,2025年上半年已有2个品种提交NDA。这种高产出率得益于公司的“一体化研发平台”(涵盖靶点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至商业化的全流程),以及与国内外顶尖科研机构(如中科院、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合作。[0]
根据券商API数据,石药集团在港股医药板块的研发管线丰富度排名第3(仅次于恒瑞医药、百济神州),创新药占比排名第2(72%)。从市场表现看,公司股价2025年以来累计上涨15.6%,跑赢恒生医疗保健指数(+8.2%),主要得益于研发管线的积极进展和市场对其创新能力的认可。
与同行相比,石药集团的研发管线具有**“技术多元化、领域聚焦化”**的优势:既覆盖了ADC、CAR-T等前沿技术,又聚焦于肿瘤、神经系统等高价值领域,避免了过度分散。此外,公司的仿制药业务(如抗生素、心血管药物)为研发投入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形成了“仿制药支撑创新药”的良性循环。[3]
石药集团的研发管线进展顺利,临床后期品种加速推进,创新药占比持续提升,有望在未来3-5年实现业绩的快速增长。其中,HER2 ADC、卡瑞利珠单抗新适应症、新型抗生素等品种将成为短期业绩的核心增长点,而阿尔茨海默病药物、CAR-T细胞治疗等长期品种则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
尽管当前医药行业面临医保控费、竞争加剧等挑战,但石药集团凭借其强大的研发能力和丰富的管线布局,有望在创新药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建议关注公司后续研发管线的进展(如HER2 ADC的III期试验结果、卡瑞利珠单抗新适应症的获批),以及创新药商业化带来的业绩释放。[0][公司2025年中期业绩公告]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