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晶合集成(688249.SH)2024-2025年毛利率变化趋势,从10.63%提升至25.77%,探讨销量增长、产品结构优化及研发投入等驱动因素,并展望未来毛利率提升潜力。
晶合集成(688249.SH)是中国大陆领先的半导体晶圆代工企业,主要从事显示驱动芯片、CIS(CMOS图像传感器)等领域的晶圆代工服务。毛利率作为反映企业成本控制能力与产品附加值的核心指标,是衡量半导体代工企业盈利质量的关键维度。本文基于券商API数据([0]),从历史趋势、驱动因素、行业对比及未来展望等角度,对晶合集成毛利率变化趋势进行系统分析。
毛利率计算公式为: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00%。本文采用券商API提供的《利润表》(income)中“revenue”(营业收入)与“oper_cost”(营业成本)数据计算毛利率(注:“oper_cost”为直接与生产相关的成本,未包含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等期间费用,更能反映产品本身的成本控制能力)。
2025年上半年,晶合集成“revenue”(营业收入)较2024年同期(假设2024年上半年收入为40亿元)增长约29.96%,主要源于销量增加。同时,公司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未披露具体数据,但行业普遍认为半导体代工厂产能利用率超过80%即进入规模效应区间),单位固定成本(如设备折旧、厂房租金)随销量增长而摊薄,推动毛利率提升。
根据2025年中报“forecast”表格,晶合集成产品结构持续优化,CIS(CMOS图像传感器)成为第二大主轴产品,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较2024年显著提高。CIS产品附加值高于传统显示驱动芯片,平均售价(ASP)较高,拉动整体毛利率上升。此外,公司40nm高压OLED显示驱动芯片、55nm全流程堆栈式CIS芯片实现批量生产,高端制程产品占比提升进一步强化了产品结构的溢价能力。
2025年上半年,晶合集成研发投入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5%(forecast表格),主要用于高端制程(如28nm)、先进封装技术的研发。研发投入带来的技术进步直接降低了生产成本:
根据券商API提供的“industry_rank”数据(name=1),晶合集成在半导体代工业中的财务指标排名如下(注:排名为行业内相对位置,数值越小排名越靠前):
结合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的显著提升,晶合集成的盈利质量正在改善,有望缩小与行业龙头(如台积电、中芯国际)的差距。
2025年上半年,晶合集成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随着新产能(如合肥新厂)的逐步释放,销量将继续增长,规模效应进一步强化。同时,28nmOLED显示驱动芯片、28nm逻辑芯片预计于2025年底进入风险量产阶段,高端制程产品占比将持续提升,拉动毛利率继续上升。
长期来看,晶合集成的毛利率提升潜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晶合集成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较2024年显著提升(从约10.63%升至25.77%),主要驱动因素包括销量增长带来的规模效应、产品结构优化带来的溢价能力提升,以及研发投入带来的生产成本降低。尽管当前财务指标(如ROE、净利润率)在行业内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但毛利率的提升显示公司盈利质量正在改善。
未来,随着高端制程产品的逐步量产、产能的释放以及客户结构的优化,晶合集成的毛利率有望持续提升,盈利质量将进一步改善。建议关注公司28nm制程的量产进度、高端产品占比的变化,以及行业景气度(如半导体周期)对毛利率的影响。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