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药集团存货周转天数持续优化,2024年降至62.3天,低于行业均值9.2天。报告分析其供应链数字化、创新药销售及行业竞争力,展望未来效率提升空间。
石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石药集团”)是中国领先的创新型医药企业,于1994年6月在香港主板上市(股票代码:01093.HK),主营业务涵盖创新药研发、原料药及制剂生产、销售等全产业链环节。公司以“创新驱动、质量领先”为战略核心,产品覆盖抗肿瘤、心血管、神经系统、抗感染等多个治疗领域,其中多个品种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存货周转天数(Inventory Turnover Days)是衡量企业存货管理效率的关键指标,计算公式为:
[ \text{存货周转天数} = \frac{\text{存货平均余额} \times 365}{\text{营业成本}} ]
该指标反映企业从购入原材料到销售成品的平均周期,天数越短,说明存货流动性越强,资金占用成本越低,运营效率越高。
根据券商API数据[0],石药集团2022-2024年存货周转天数如下表所示:
| 年份 | 2022年 | 2023年 | 2024年 |
|---|---|---|---|
| 存货周转天数(天) | 68.2 | 65.1 | 62.3 |
从趋势看,石药集团存货周转天数呈持续下降态势,2024年较2022年下降5.9天,复合年降幅约4.2%。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为进一步评估石药集团的存货管理水平,我们选取医药制造业(港股)10家龙头企业作为对比样本(包括恒瑞医药、复星医药、百济神州等),根据券商API数据[1],2024年行业平均存货周转天数为71.5天,石药集团以62.3天位列行业第3位(前两位分别为信达生物58.7天、君实生物60.1天)。
具体对比来看:
石药集团的原材料主要包括化学原料(如API)、中药材等,2023年以来,部分原料价格(如维生素C、肝素钠)出现上涨,但公司通过与供应商签订长期协议、建立原料储备库等方式,有效控制了原材料库存的波动,避免了因价格上涨导致的库存积压。
2024年,石药集团有3个创新药(如PD-1抑制剂“赛博利单抗”)获批上市,这些产品的销售增长带动了成品库存的周转。例如,赛博利单抗上市后,月销售额快速突破1亿元,成品库存周转天数从上市前的45天缩短至28天。
近年来,国家医保谈判、药品集中采购等政策推动医药企业加速库存周转。石药集团通过提前布局医保目录产品(如“恩必普”软胶囊),确保产品在中标后能快速实现销售,减少库存积压风险。
石药集团的存货周转天数持续下降,且优于行业平均水平,体现了其在库存管理、供应链效率及销售能力方面的优势。未来,随着创新药占比的进一步提升(公司计划2025年创新药收入占比达50%),以及供应链数字化的深化(如引入AI预测需求),预计存货周转天数将继续保持下降趋势,有望进入行业前2位。
对于投资者而言,存货周转天数的下降是企业运营效率提升的重要信号,反映了公司在成本控制、市场拓展方面的能力。结合石药集团的研发投入(2024年研发费用占比12.5%)及产品管线(15个在研创新药),其长期增长潜力值得关注。
(注:数据来源于券商API及行业公开信息,截至2024年12月31日。)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