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晶合集成CIS业务表现及客户思特微采购量,涵盖技术匹配、产能扩张及市场趋势,为投资者提供关键数据与行业洞察。
晶合集成(688249.SH)作为安徽省首家12英寸晶圆代工企业,近年来在显示驱动芯片(DDIC)、微控制器(MCU)、CMOS图像传感器(CIS)等领域持续扩张。其中,CIS业务已成为公司第二大主轴产品,占比持续提升。思特微作为其CIS业务的重要客户,其采购量直接反映了双方合作深度及晶合集成在CIS领域的市场竞争力。本报告将结合公司公开信息、行业趋势及间接数据,对晶合集成CIS业务表现及思特微采购量进行分析。
根据公司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CIS业务已成为晶合集成第二大主轴产品,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持续提高[0]。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总营收51.98亿元,同比增长(需补充同比数据,但现有数据未提供),其中CIS业务贡献显著。公司持续加大CIS领域研发投入,2025年上半年研发支出达6.95亿元,同比增长24.3%[0],主要用于55nm全流程堆栈式CIS芯片批量生产及28nm CIS芯片研发(预计2025年底进入风险量产)。
晶合集成在CIS领域的技术积累逐步深化:
思特微(假设为国内CIS设计企业,未公开上市)专注于中高端CIS芯片设计,产品覆盖消费电子(智能手机、摄像头模块)、安防监控等领域。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多摄趋势及安防市场需求增长,思特微的CIS芯片出货量持续提升,对晶圆代工的需求也逐年增加。
假设2025年上半年晶合集成CIS业务收入占比为25%(根据“第二大主轴产品”推断),则CIS业务收入约为12.99亿元(51.98亿元×25%)。若思特微作为核心客户,占CIS业务收入的10%-15%(行业主流客户占比),则思特微2025年上半年采购量约为1.30-1.95亿元。
根据IDC数据,2025年全球CIS市场规模约为200亿美元,同比增长8%,其中中高端CIS(如5000万像素以上)占比约35%。思特微作为中高端CIS设计企业,2025年出货量预计约为5000万颗(假设),若每颗芯片代工成本约30元(55nm制程),则思特微2025年采购量约为15亿元,其中晶合集成作为主要代工厂,可能占其采购量的30%-40%,即4.5-6.0亿元。
由于晶合集成未披露具体客户采购量(属于商业机密),且思特微未公开上市,上述估算均基于行业平均水平及间接数据,存在一定误差。若需更准确数据,需获取公司未公开的客户合同信息或思特微的财务数据。
尽管无法获取思特微采购量的准确数据,但通过间接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