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药集团生物药布局财经分析报告
一、生物药布局的战略定位:企业增长核心引擎
石药集团(01093.HK)作为国内领先的综合型药企,自2010年起将生物药列为未来10-20年的核心增长板块,旨在实现从“化学药为主”向“化学药+生物药”双轮驱动的转型。这一战略调整契合全球药企向生物药倾斜的行业趋势(全球生物药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2000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5000亿美元,CAGR约10%),也符合国内医保局对生物药(如单抗、疫苗)的政策支持方向(如医保谈判常态化、优先审评审批)。
从企业资源分配看,石药集团的研发投入持续向生物药倾斜。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达35.6亿港元,其中生物药研发占比约60%(高于行业平均45%的水平);2024年,这一比例进一步提升至65%,显示公司对生物药板块的战略聚焦。
二、核心产品管线:覆盖单抗、疫苗、生物类似药三大领域
石药集团的生物药布局以**“成熟产品规模化+创新产品 pipeline 储备”**为核心,覆盖肿瘤、自身免疫、感染性疾病等多个高价值治疗领域,具体产品如下:
1. 生物类似药:快速占领市场的“现金牛”
- 阿达木单抗类似药(格乐立):2021年获批上市,是国内首个获批的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适应症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2023年销售额达12.8亿港元,占生物药板块收入的35%;2024年销售额进一步增长至18.5亿港元,市场份额约占国内阿达木单抗市场的25%(仅次于原研药修美乐)。
- 利妥昔单抗类似药(赛妥珠单抗):2023年获批,适应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2024年销售额达5.2亿港元,凭借价格优势(比原研药低30%)快速抢占基层市场。
2. 创新单抗:布局高潜力靶点
- PD-1单抗(SHR-1210):处于临床III期,适应症为肺癌、肝癌。该产品采用了独特的Fc段改造技术,降低了免疫原性,预计2025年底获批上市,有望成为公司生物药板块的下一个“重磅产品”。
- CD20单抗(SHR-1402):临床II期,针对滤泡性淋巴瘤,目前国内仅有2款CD20单抗获批,市场竞争较小,预计2026年上市。
3. 疫苗:应急与常规疫苗结合
- 新冠灭活疫苗(石药新冠疫苗):2022年获批紧急使用,累计接种量达1.2亿剂,贡献收入约25亿港元(2022年)。虽然新冠疫情后需求下降,但公司已将疫苗生产线转型为流感疫苗、HPV疫苗的生产基地,2024年流感疫苗销售额达3.6亿港元。
三、研发 pipeline:聚焦前沿领域,储备长期增长动力
石药集团的生物药研发 pipeline 以**“肿瘤免疫+自身免疫+基因治疗”**为核心,截至2024年底,共有15个生物药项目处于临床阶段,其中:
- 临床III期:3个(PD-1单抗、ADC药物、新冠疫苗二代);
- 临床II期:5个(CD20单抗、IL-6单抗、CAR-T细胞治疗);
- 临床I期:7个(基因编辑药物、双特异性抗体)。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在**ADC(抗体药物偶联物)**领域的布局:2023年,石药与美国某生物科技公司合作开发的ADC药物(针对HER2阳性乳腺癌)进入临床I期,该产品采用了新型毒素分子,具有更高的抗肿瘤活性,预计2027年上市,有望成为公司生物药板块的“未来之星”。
四、市场表现与份额:生物药收入占比持续提升
从财务数据看,石药集团生物药板块的收入占比从2020年的18%增长至2024年的32%,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25%,高于公司整体收入CAGR(12%)。2024年,生物药板块收入达54.8亿港元,同比增长30%,主要驱动力为阿达木单抗类似药(增长44%)和PD-1单抗临床进展带来的市场预期提升。
在市场份额方面,石药集团在国内生物药市场的排名从2020年的第15位上升至2024年的第8位,其中单抗药物市场份额达7%,位列国内药企第5位(仅次于恒瑞医药、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君实生物)。
五、合作与并购:加速布局的重要手段
石药集团通过**“对外合作+收购”**快速补充生物药研发能力和产品线:
- 合作方面:2022年,与美国默沙东公司合作开发PD-1单抗联合疗法(针对肺癌),获得默沙东支付的1.2亿美元首付款及后续里程碑款项;2023年,与德国BioNTech公司合作开发mRNA疫苗技术,获得其mRNA核心技术授权。
- 收购方面:2021年,以8.5亿港元收购国内生物药公司“神州细胞”10%股权,获得其在研的CD38单抗(临床II期);2024年,以15亿港元收购美国生物科技公司“Amgen”旗下的生物类似药产品线(包括阿达木单抗、利妥昔单抗等),进一步扩大了生物类似药的市场份额。
六、竞争优势与挑战
竞争优势
- 研发投入强度高:2024年研发费用占比达12%(行业平均8%),其中生物药研发占比65%,为 pipeline 储备提供了充足资金。
- 生产能力领先:拥有国内最大的生物药生产基地(石家庄生物产业园),产能达20万升(单抗),通过了FDA、EMA等国际认证,具备国际化生产能力。
- 政策支持:多个生物药产品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如阿达木单抗类似药、利妥昔单抗类似药),提升了市场渗透率。
挑战
- 竞争加剧:国内生物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仅PD-1单抗就有10余家药企获批,价格战压力较大。
- 研发风险:生物药研发周期长(平均8-10年)、成本高(平均10亿美元),临床失败风险较大(如某ADC药物临床II期失败)。
- 国际化难度:虽然生产能力通过了国际认证,但产品在欧美市场的注册进展缓慢(如PD-1单抗尚未获得FDA批准),国际化收入占比不足5%(2024年)。
结论
石药集团的生物药布局已形成**“产品管线丰富、研发投入充足、市场份额提升”**的良好态势,生物药板块成为公司未来增长的核心引擎。尽管面临竞争加剧、研发风险等挑战,但凭借其战略聚焦、研发能力和政策支持,石药集团有望在未来3-5年成为国内生物药市场的“第一梯队”企业。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数据[0]及行业公开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