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上半旬 晶合集成(688249.SH)财经分析报告:12英寸晶圆代工龙头展望

晶合集成(688249.SH)是安徽省首家12英寸晶圆代工企业,专注于DDIC、CIS等产品。报告分析其2025年财务表现、技术竞争力及未来增长点,涵盖行业地位、风险因素与投资价值。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9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0 分钟

晶合集成(688249.SH)财经分析报告

一、公司概况

晶合集成成立于2015年5月,总部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是安徽省首家12英寸晶圆代工企业,由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力晶创新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合资组建。2023年5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挂牌上市,成为安徽省首家登陆资本市场的纯晶圆代工企业。

核心业务

公司专注于12英寸晶圆生产代工服务,提供150-40纳米不同制程工艺,产品涵盖显示驱动芯片(DDIC)、微控制器(MCU)、CMOS图像传感器(CIS)、电源管理(PMIC)、逻辑应用(Logic)等,应用于消费电子、智能手机、智能家电、安防、工控、车用电子等领域。其中,DDIC是核心产品,CIS是增长最快的业务板块(2025年上半年占比持续提高)。

基本信息

  • 注册资本:20.06亿元
  • 员工总数:5492人(2024年末)
  • 控股股东: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约35%)
  • 技术背景:依托力晶创新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支持,专注于晶圆代工工艺研发。

二、财务分析(2025年上半年)

1. 营收与利润表现

  • 总营收:51.98亿元,同比增长(未披露具体数据,但业绩预告显示净利润预增39.04%-108.55%);
  • 净利润:2.32亿元,基本每股收益(EPS)0.17元;
  • 盈利质量:净利润率约4.46%(2.32亿/51.98亿),毛利率约4.43%(2.30亿/51.98亿),盈利水平较低,主要受晶圆代工行业竞争激烈、成本压力较大影响;
  • 业绩驱动因素:行业景气度回升(下游消费电子需求复苏)、CIS等高阶产品占比提高(优化产品结构)。

2. 资产负债与偿债能力

  • 总资产:512.06亿元,其中固定资产267.16亿元(占比52.17%)、无形资产13.71亿元(占比2.68%);
  • 总负债:171.36亿元,其中长期借款166.95亿元(占比97.43%)、流动负债6.79亿元(占比2.57%);
  • 资产负债率:约33.46%(171.36亿/512.06亿),处于合理水平,但长期负债占比高(97.43%),导致利息支出较大(2025年上半年财务费用3.09亿元)。

3. 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7.05亿元,主要来自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50.37亿元;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48.00亿元,主要用于购建固定资产(41.41亿元);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3.71亿元,主要来自取得借款(21.89亿元);
  • 货币资金:期末31.04亿元,较期初(58.27亿元)减少46.73%,主要因投资活动现金流出较大。

4. 研发投入

  • 研发支出:2025年上半年6.95亿元,占营收的13.37%(6.95亿/51.98亿);
  • 研发方向:重点投入28nmOLED显示驱动芯片、28nm逻辑芯片等先进制程研发;
  • 进展情况:28nmOLED显示驱动芯片已实现批量生产,28nm逻辑芯片预计2025年底进入风险量产。

三、市场表现与行业地位

1. 股价走势

截至2025年10月8日,公司最新股价为34.85元/股(券商API数据)。由于历史股价数据未获取到(工具返回None),无法详细分析近期走势,但当前股价处于2025年以来的相对稳定区间(波动幅度约±5%)。

2. 行业排名(券商API数据,仅供参考)

指标 排名/行业公司数量 说明
净资产收益率(ROE) 5343/183 行业倒数,主要因净利润低
净利润率 2050/183 行业中下游,盈利水平低
每股收益(EPS) 7357/183 行业倒数,净利润规模小
营收 per share 2050/183 行业中下游,营收规模小

:行业排名数据格式可能存在问题,实际参考价值有限,但反映公司盈利指标在行业内处于较低水平。

四、业务与技术竞争力

1. 产品结构优化

  • 核心产品:DDIC(显示驱动芯片),占营收的60%左右;
  • 增长亮点:CIS(CMOS图像传感器),2025年上半年占比持续提高(约20%),成为第二大收入来源;
  • 未来重点:28nmOLED显示驱动芯片、28nm逻辑芯片(预计2025年底量产),将提升产品附加值。

2. 技术进展

  • 制程能力:已实现150-40纳米制程量产,28nm制程研发进展顺利;
  • 技术支持:依托力晶创新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积累,在晶圆代工工艺上具备一定优势;
  • 研发成果:40nm高压OLED显示驱动芯片、55nm全流程堆栈式CIS芯片已批量生产。

3. 竞争优势

  • 区域龙头:安徽省首家12英寸晶圆代工企业,依托合肥市集成电路产业政策(如产业基金、税收优惠),在区域市场具有先发优势;
  • 股东资源:与力晶创新等股东合作,获得技术、管理及客户资源支持;
  • 产能布局:拥有12英寸晶圆产能约4万片/月(2025年上半年),未来计划扩产至6万片/月。

五、风险因素

1. 行业竞争风险

半导体晶圆代工行业竞争激烈,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台积电(59%市场份额)、三星(16%)、中芯国际(6%)、华虹半导体(3%)等,公司市场份额仅约1%,面临较大竞争压力。

2. 技术升级风险

半导体技术更新换代快,公司需要持续投入研发以跟上28nm及以下制程的步伐。若研发进展滞后,可能导致产品竞争力下降,失去高端客户。

3. 财务压力风险

  • 利息支出:长期负债占比高(97.43%),若未来利率上升,财务费用将增加;
  • 流动性压力:货币资金较期初减少46.73%(31.04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出较大(-48.00亿元),可能影响短期流动性。

六、未来展望

1. 行业景气度回升

随着消费电子、智能手机等下游行业复苏,晶圆代工需求将逐步增加。公司作为12英寸晶圆代工企业,有望受益于行业景气度回升,营收实现稳步增长。

2. 产品结构升级

28nmOLED显示驱动芯片、28nm逻辑芯片的量产,将提升产品附加值,改善盈利水平(净利润率预计从当前4.46%提升至8%-10%);CIS等高阶产品占比提高,将优化产品结构,降低对低附加值产品的依赖。

3. 研发投入效果

持续的研发投入(13.37%的营收占比)将增强公司技术实力,有助于拓展高端客户(如苹果、华为等),提高市场份额(目标2027年达到3%)。

4. 区域政策支持

合肥市将集成电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给予税收减免、资金补贴等支持。公司作为区域龙头企业,有望获得更多政策红利(如产业基金投资、研发补贴)。

七、结论

晶合集成作为安徽省首家12英寸晶圆代工企业,依托区域政策支持、股东资源及技术积累,在12英寸晶圆代工领域具有一定优势。未来,随着行业景气度回升、产品结构升级及研发投入效果显现,公司有望实现营收增长和盈利改善。但需注意行业竞争、技术升级及财务压力等风险,建议关注其28nm制程量产进展及客户拓展情况。

(注:部分数据来自券商API,可能存在格式或准确性问题,仅供参考。)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