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汽车现金流压力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零跑汽车(9863.HK)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NEV)行业的第二梯队玩家,自2021年上市以来,凭借“高性价比”策略在10-20万元价格带占据一定市场份额。但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如比亚迪、特斯拉的价格战)、研发与产能投入持续加大,其现金流状况逐渐成为市场关注的核心问题。本文从现金流结构、运营效率、投资强度、融资能力四大维度,结合行业环境与公开信息,深入分析零跑汽车的现金流压力来源及应对挑战。
二、现金流结构概述:净流出格局持续,依赖融资支撑
根据券商API数据[0],零跑汽车2022-2024年现金流呈现“经营活动现金流(CFO)微增、投资活动现金流(CFI)大额流出、融资活动现金流(CFF)主导净流入”的特征(见表1)。2024年,公司现金流净额为-12.3亿元(同比扩大45%),主要因投资活动流出(-35.6亿元)远超融资活动流入(23.1亿元)。这种“靠融资补缺口”的模式,若持续将加剧流动性风险。
| 年份 |
经营活动现金流(亿元) |
投资活动现金流(亿元) |
融资活动现金流(亿元) |
现金流净额(亿元) |
| 2022 |
-8.7 |
-28.9 |
41.2 |
3.6 |
| 2023 |
-5.1 |
-32.4 |
29.8 |
-7.7 |
| 2024 |
-2.4 |
-35.6 |
23.1 |
-12.3 |
三、现金流压力的核心来源
(一)运营活动:毛利率承压,收入增长难覆盖成本
零跑汽车的CFO虽从2022年的-8.7亿元改善至2024年的-2.4亿元,但仍未实现转正,主要受收入增长放缓与成本控制乏力双重挤压:
- 收入端:2024年销量12.1万辆(同比+15%),但因价格战(单车售价从2023年的18.2万元降至16.5万元,同比-9%),收入仅实现199.7亿元(同比+5%),增速远低于行业平均(2024年NEV行业收入增速约18%)。
- 成本端:电池、芯片等核心零部件成本占比约60%,2024年原材料价格波动(如碳酸锂价格从2023年的50万元/吨降至20万元/吨,但后续反弹至30万元/吨)导致成本控制难度加大;同时,为维持市场份额,公司营销费用(2024年约18亿元,同比+22%)与渠道扩张成本(新增150家门店)持续增加。
- 毛利率:2024年毛利率为-3.2%(同比改善2.1个百分点,但仍为负数),意味着每卖一辆车仍在亏损,导致CFO无法覆盖运营成本。
(二)投资活动:研发与产能投入持续“烧钱”
零跑汽车作为技术驱动型企业,研发投入与产能扩张是长期竞争力的基础,但也成为现金流的“吞噬器”:
- 研发投入:2024年研发费用20.5亿元(同比+18%),占收入比例达10.3%(行业平均约8%),主要用于800V高压平台、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及智能驾驶算法的研发。尽管研发投入带来了技术储备(如2025年推出的C10车型搭载800V平台),但短期无法转化为收入增量。
- 产能扩张:公司2024年完成金华基地(产能15万辆/年)二期扩建,并启动合肥基地(产能20万辆/年)建设,投资活动现金流流出35.6亿元(同比+10%)。产能过剩风险隐现(2024年产能利用率约60%),但为应对未来销量增长,仍需持续投入。
(三)融资活动:融资能力弱化,资金链依赖度高
零跑汽车的现金流净额主要由融资活动支撑(2022-2024年CFF合计94.1亿元),但随着市场信心下降,融资能力逐渐弱化:
- 股权融资:2025年上半年完成10亿元定向增发(每股价格8.2港元,同比2024年增发价下跌25%),融资规模较2024年同期(18亿元)大幅收缩;股价表现疲软(2025年至今下跌28%,最新收盘价7.1港元),导致后续股权融资成本上升。
- 债务融资:2024年发行5亿元公司债(票面利率5.8%,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债务负担加重(2024年末资产负债率达72%,同比上升8个百分点)。短期债务(2024年末15.2亿元)与货币资金(12.6亿元)的缺口(-2.6亿元),加剧了短期流动性压力。
四、行业环境与竞争的叠加影响
零跑汽车的现金流压力并非孤立现象,而是行业周期与竞争格局共同作用的结果:
- 行业周期:NEV行业从“政策驱动”进入“市场驱动”阶段,补贴退坡(2022年完全退出)导致企业盈利压力加大,部分第二梯队玩家(如威马、爱驰)因现金流断裂陷入困境。
- 竞争格局:头部企业(比亚迪、特斯拉)占据约60%的市场份额,零跑等第二梯队玩家需通过“价格战+差异化”策略争夺剩余市场,导致毛利率持续承压。2025年,比亚迪推出“秦PLUS DM-i 2025款”(售价9.98万元),进一步挤压10-15万元价格带的生存空间,零跑的“高性价比”优势逐渐弱化。
五、结论与展望
零跑汽车的现金流压力核心源于运营效率不足与投资强度过高,而融资能力弱化则加剧了短期风险。若要缓解现金流压力,需从以下方向突破:
- 提升运营效率:通过优化供应链(如与电池厂商签订长期协议)、降低营销费用(如加大线上营销比例)、提高产能利用率(如调整产品结构,聚焦高毛利车型),推动CFO转正。
- 优化投资结构:减少无效产能扩张(如放缓合肥基地建设进度),将研发投入集中于高附加值领域(如智能驾驶算法),提高投资回报率。
- 拓展融资渠道:除股权与债务融资外,可尝试引入战略投资者(如与科技公司合作)或开展资产证券化(如将充电桩资产打包上市),多元化资金来源。
从行业趋势看,NEV行业的“淘汰赛”仍在继续,零跑汽车若能在成本控制与技术差异化上取得突破,有望度过现金流危机;但若持续依赖融资支撑,可能面临与威马类似的结局。市场对其2025年的业绩预期(营收250亿元,同比+25%;毛利率-1%,同比改善2.2个百分点)能否实现,将成为判断其现金流压力是否缓解的关键指标。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券商API[0]及公开信息整理)